当前位置:首页
公允价值会计的改进――兼顾稳健性
发布时间:Jan 20, 2010     浏览次数:4711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赵鹏飞

(浙江工商大学财务与会计学院  杭州  310018

 

摘要:公允价值应用估值技术及将未实现利得的盈余化,无疑会影响财务报告的盈余信息质量,并在非理性与流动性泛滥或紧缩情况下,间接地对投资起到助涨助跌作用,而大量文献表明,适度的会计稳健性有利于保证财务报告质量。本文认为,对公允价值波动的处理,兼顾稳健性原则,并完善披露制度,也许有助于解决当今公允价值所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公允价值  稳健性  盈余化  全面收益观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投资者遭受惨重的经济损失。作为经济决策重要依据的会计信息,无疑成为多方的聚焦点。人们有足够的理由怀疑会计信息披露的有效性、交易或事项风险揭示的充分性与恰当性。会计的核心问题是会计计量问题,即确定会计要素项目的金额多少,它体现了会计主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的最直观信息。在可供选择的各种计量属性中,公允价值计量被会计界最为推崇,认为它是最理想最相关的一种计量属性,然而,问题恰恰出在这里。公允价值会计遭受了金融界前所未有的激烈责难,美国国会通过的《2008年紧急稳定经济法》矛盾直指SFAS157,即公允价值计量,要求SEC在救市法案通过后的90天内(2009.1)完成对其研究。面对金融界的指责,会计界则以公允价值好比体温计予以回应,IASB主席的回应更是底气不足与无可奈何:是否有更好的计量属性?事实上,会计的问题较之体温计远为复杂,体温计的结果有公众普遍认知的标杠,人们易于理解,而会计信息则显得中立与个性化,它不能告诉你如何?一切赖于你的理解与判断。

    一、公允价值信息的特征与局限性

(一)公允价值是一种假设的、未实现的理想交易状态,注定了其先天的非客观性。

IASBIAS32将公允价值定义为:是指熟悉情况和自愿的各方在一项公平交易中,能够将一项资产进行交换或将一项负债进行结算的金额FASB SFAS157 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公允价值是计量日市场参与者在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所获得的或转移负债所支付的价格。”IASBFASB的定义并无实质的区别,但SFAS157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更具体与严密。公允价值本质上是一种假设的理想交易状态,欲体现资产或负债计价的公平性,尽可能反映其最接近的实际状况。

然而,实际应用中并未如概念定义的那么乐观。SFAS157 将估价技术所使用的参数分成了三个层次,相应的公允价值也被分为三个层级:一层级参数,指在计量日报告主体有能力获得的活跃市场中相同资产或负债的不需调整的报价;二层级参数,指一层级参数之外可以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资产和负债的参数,如,活跃市场中类似资产和负债的报价、不活跃市场中相同资产和负债的报价、非当期报价、或由于时间或参与者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的报价等;三层级参数,是指资产和负债的不可观察参数。IAS32的做法大体如此。显然,估价技术应用使得公允价值计量并不一定公允,尤其第三层级参数应用,甚至成为管理层操纵业绩的手段。金融危机告诉我们,受金融市场条件变化影响,估价技术的层级会发生转变,如因投资者过度恐慌与信贷极度萎缩,抵押债务债券(CDO)的市场交易已名存实亡,流动性严重缺少,估值变得极度非理性,CDO估值的层级实际上已从原一层级直降到二或三层级,不及时调整估值技术将使公允价值不公允。与其说公允价值是计量属性,不如说公允价值是各种计量属性试图最终达到的理想目标-公平交易(刘浩 孙铮,2008)。公允价值的假设性、未实现性和非客观性(孙丽影 杜兴强,2008),决定了公允价值计量的先天不足与局限性,影响了信息的客观性,也偏离了会计一贯坚持的稳健性原则,其追求更为相关性的目的及更好地实现财务目标的宗旨也恐难以达到。

(二)公允价值变动的盈余化增加了盈余的波动性,也不符合会计稳健性原则,并间接地对金融投资起到助涨助跌的效果。

1、公允价值变动的盈余化增加了盈余的波动性,降低了盈余质量。公允价值计量主要广泛应用于金融工具领域。既便存在活跃市场的报价,选用一层级的参数进行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计量仍然有其局限性。此时,公允价值实为市场价格,而市场价格波动频繁,甚至非常剧烈,再加上杠杠作用,交易规模及风险呈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放大,若将这些价值波动记入损益,无疑使会计盈余产生巨大波动。作为报表使用者,要理性理解公允价值计量引起的盈余波动并不容易,利得或损失往往被放大。当以公允价值反映报告日(计量日)相关资产或负债项目,并将计量形成的差额计入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尤其收益化,无疑还会影响利润的质量,使利润信息的相关性降低,因为公允价值变动属未实现利得或损失,形成的收益得不到现金流的支持,损失也未直接导致现金流的减少。

2、公允价值变动属未实现的利得,确认收益,不符合会计稳健性原则。根据已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高度趋同的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第二十一条和第三十一条规定,确认收入实现及资产的一个重要条件是(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很可能如何进行判断?参照英文的可能性程度的表达方式:确定无疑(certain)即100%,很可能(likely)即75%,可能(possible)即50%,不大可能(unlikely)即25%,不可能(impossible)即0%。假如很可能75%,衡量是个难题,74%算不算很可能?在波动诡异频繁的金融市场,对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现金流的实现的判断面临很大的困惑。我们主观地假设为很可能(likely并不理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确认违反了财务报告所一贯遵循的会计原则――会计稳健性。而稳健性原则有助于改善财务报告质量,这也是我国会计制度改革中稳健性原则强化的内在原因,也是世界各国会计准则仍然普遍要求贯彻稳健性原则的重要原因(毛新述 戴德明)。

3、公允价值会计提前确认未实现利得,间接地对金融投资起到助涨助跌的效果。在经济繁荣、资金流动性过剩的环境里,资产往往被高估,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利润权益同样被高估,并可能成为进一步推动金融投机的催化剂,泡沫越吹越大。当泡沫破裂以后,资产回归正常价值途中,公允价值计量使企业资产大幅度缩水,利润大幅度下降甚至出现严重的亏损,金融危机可能由此产生。而在经济萧条不景气、资金流动性紧缩的环境里,情况正好相反:资产往往被低估,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利润权益被低估,并使投资者对悲观的金融环境更加悲观。因此,在非完全理性的经济金融环境里,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在实务中有多大程度的提高是个谜,从这层意义说,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公允价值计量具有不可推卸的间接助推作用--对投资的助涨助跌。

二、稳健性原则与公允价值运用的目标应是一致的,都致力于提高财务报告质量

(一)稳健性原则运用意在降低风险与不确定性,提高财务报告质量,却可能损害了信息的相关性。

会计上一直以来奉行稳健性原则,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 IASB) 在第1号国际会计准则中把稳健性原则作为选择会计政策的三要素之一。基于决策有用观下,美国FASB在其第2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对稳健性原则进行了最具一般意义的解释,指出稳健性原则是指对于不确定性的一种审慎的反映,以确保对经济环境中内在的不确定性给予充分的考虑。FASB认为会计人员在面对不确定性和风险时需要秉持稳健的态度,说明稳健性存在有其合理性,但同时又指出:“……稳健性的概念可能与某些重要的质量特征产生冲突,如公允表述、中立性和可比性( 包括一致性) ……财务报告中的稳健性不应该再蓄意地、一贯地低估净资产和利润。FASB又表示了对稳健性原则可能被滥用的担心。

稳健性区分为条件稳健性和无条件稳健性(BallShivakumar2005Beaver Ryan2005)。条件稳健性又称为损益表稳健性、消息依赖稳健性和事后稳健性,源于Basu( 1997) 的稳健性定义:会计人员倾向于对当期好消息的确认比对坏消息的确认要求更严格的可证实性。即只要坏消息( 经济损失) 比好消息( 经济收益) 被更及时地反映,就可以认为会计上是稳健的,条件稳健性体现了对损失和收益确认的不对称的及时性,如存货的成本与市价孰低法、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等。无条件稳健性,又称为资产负债表稳健性、独立于消息的稳健性及事前稳健性,它是一个总体的偏见,和当期消息没有关系,它倾向于通过加速费用确认或推迟收入确认而从低报告权益账面价值,如内部无形资产开发成本的立即费用化,资产、厂房、设备的折旧采用超过其经济折旧的加速折旧法等。它源于FelthamOhlson(1995) 提出的稳健性概念:如果企业股权在时点∏+t的市场期望价值和企业股权在时点∏+t的账面价值之差在趋于无穷大时大于零,则可以认为企业的会计处理是稳健的。

无论条件稳健性还是无条件稳健性,其特征都是低估企业净资产账面价值和收益。大量文献认为,稳健的财务报告是高质量的,或者说高质量的财务报告应当是稳健的(BallRobinWu2003BallShivakumar20052006)等等)(毛新述 戴德明,2008)。而纵观历史上发生的金融丑闻与事件,无论是巴林银行事件安然事件世通丑闻,还是2007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中面临金融困境,濒临倒闭的花旗集团、AIG或破产倒闭的雷曼兄弟等等金融机构,或多或少与会计稳健性的背离有关。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作为一种未实现的利得予以确认收益,显然会计上并没有足够的稳健。当然,稳健性应被恰当地使用,也是其被普遍认可接受的重要原因,正如FASB担心的财务报告中的稳健性不应该被蓄意地、一贯地低估净资产和利润。否则,信息被刻意委曲而严重伤害相关性,也将严重影响财务报告质量。

(二)公允价值应用增强了相关性,却影响了客观性,目标仍在于提高财务报告质量。

包括FASBIABS等会计界普遍认可稳健性原则,却又表现出对其应用的担心,实质上源于其固有的局限性,即对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可能伤害,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优势在于理论上会计信息相关性的提高,并被广泛认可接受,却有可能伤害客观性。因此,如何平衡两性,使财务报告质量为各方认可接受,正是会计界面临改进与讨论的问题。

金融危机引发公允价值的论战,及美国FASB在各种外界的压力下,不得不屈服进行SFAS107SFAS133SFAS157的改进与完善,并承诺20096月底完成的现实,使会计界不得不重新重视公允价值会计存在的局限性,而审慎地处理没有现金流作为依托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无疑是关键。金融危机使公允价值计量与稳健性原则紧密地连接起来,如何协调与平衡两者关系,成为会计界考虑的焦点。在我国,新会计准则虽采用了资产负债观,扩大了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但稳健性原则仍得到足够的重视。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第十八条: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正是稳健性原则的要求。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确认,无疑与会计稳健性原则不符,是否也意味着降低了财务报告的质量。因此,公允价值会计的改进与完善势在必行。

三、公允价值会计源于全面收益观,其变动损益的处理既要体现其信息相关性的特点,又要兼顾稳健性原则。

公允价值计量无疑是最相关的计量属性,它反映了企业资产或负债最接近真实的状况,但在将公允价值变动处理过程中必须足够稳健,公允价值变动盈余化将影响盈余质量,而公司盈余对投资者而言是一个极其敏感的数据信息,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投资决策。而稳健性原则对当期损失和收益确认的不对称或通过加速费用确认或推迟收入确认而低报权益账面价值的做法,无疑也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正如Hendrikson( 1965)所认为,稳健性是处理计价和收入不确定性的一个非常糟糕的方法,它将导致会计数据的完全扭曲。因此,稳健性原则须适当地运用,并通过一定方式予以弥补其对相关性的影响。

(一)会计全面收益概念的提出是公允价值波动盈余化的基础,改进公允价值会计需要基于对企业收益内涵新的界定与理解。

 全面收益1980年由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正式提出,并将其定义为:企业在报告期内,除与所有者之间的交易以外,由于其他一切原因所导致的净资产的变动。这一定义使会计收益涵盖的内容更广泛,不仅包括了传统的会计收益,还包括确认计量传统会计收益难以处理和反映的由于物价变动或其他一些外在环境事件所引起的未实现的利得和损失,从而能够全面反映在报告期内产生(而不是实现)的净资产的全部变动。19976月,FASB公告第130号财务会计准则(FAS130)《报告全面收益》。全面收益观使会计收益与企业经济收益有较好的融合与趋同,具有重要意义。

追踪收益概念,它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与完善,最早是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1776年所著的《国富论》中提出,将其定义为财富的增加那部分不侵蚀资本(包括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可予消费的数额。在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中得到广泛认可与占支配地位的是英国著名经济学J.R.希克斯的观点:收益是一个人在期末和期初保持同等富有的前提下可能消费的最大金额。希克斯的收益概念建立在资本保全的基础上,对会计收益理论产生了很大影响。一般认为经济收益以资本保全为基础,是剔除追加投资和利润分配等企业与投资人交易之后,净资产的增加额。经济收益既包括已实现的收益,也包含未实现的收益,但实际上并未考虑风险与不确定性。根据J.R.希克斯的观点,笔者认为由于物价变动引起财富增加在未实现之前不应该确认收益,因为从财产角度而言并未增加。举一个例子,你购买了一套住房,房价升值了30万元,在你未出售变现之前,你的现金流及消费能力未得到任何改变,此时确认收益,无疑会引起虚假繁荣并提前消费,包括高管奖金发放、税金的提前交纳等等问题,进而可能侵蚀资本,而一旦物价剧烈反向波动,则会引发危机与灾难。

会计全面收益观将未实现的利得予以当期确认,间接地刺激了金融投资并推动了金融泡沫的形成,作为全面收益观实现的工具――公允价值会计,受到责难实质上是替罪羊的角色,对收益含义确切的界定与理解才是问题的本质。当我们将未实现的利得仅将其作为净资产帐面价值的增加而非确认为收益,则公允价值计量一方面体现了相关性的特征,也维护了稳健性原则,由于公允价值计量引发的缺陷与不足也得以消除。这也许正是金融危机带给我们会计界的反思与财富。

(二)公允价值会计与披露的改进

基于本文对经济收益的理解,进而推及至会计全面收益含义,即未实现的利得不进行确认当期收益而计入净资产帐面价值。公允价值计量产生的资产或负债价值的变动收益,属未实现的资本利得,仅反映在资产或负债及权益帐面上,等到利得实现以后再予以确认;对于未实现的损失,则基于稳健性原则在当期予以确认。这样的处理安排有利于管理当局稳健地投资经营,增加风险防范与控制意识,减少收益与风险不对等的投机机会。

在报表披露的安排上,在资产负债表权益项目上,建议增加两个子项目:公允价值变动增值和公允价值变动增值转出(或两者合并);在利润表上,增加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与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两个子目(或两者合并)。由于公允价值估价技术的复杂性,对其估值的假设、背景、依据等必须在附注中进行详细的说明,对其可能的环境背景的变化引起的影响进行敏感性分析与估计,尽可能多地披露相关信息,另外,披露的会计期应缩短,增加信息的及时性。正如美国会计学家Beaver就半强式有效市场的会计含义总结所说:公司应该披露尽可能多的信息,而不应该注重披露形式。另外,作为信息使用者或投资者是否也应该更仔细地阅读分析公司的披露信息,而不仅仅只关注或太多关注盈余收益而忽略其它相关信息。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财政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2004)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3]路晓燕.2008.《公允价值会计》,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4]刘浩,孙铮.2008.公允价值的目标论与契约研究导向――兼以上市公司首次确认辞退补偿为例.会计研究,1

[5]王海.2007.公允价值的演进逻辑与经济后果研究.会计研究,8

[6]毛新述 戴德明.2008.会计制度变迁与盈余的稳健性:一项理论分析.会计研究,9

[7]孙丽影 杜兴强.2008.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的管制安排.会计研究,11

[8]曲晓辉.2008.会计改革若干基本理论问题探讨.财会月刊(综合),1

[9]董红星.2008.条件稳健性与无条件稳健性之辨析.财会月刊(会计),4

[10]FASBSFAS.157.Fair Value Measurement, http://www.fasb.org

[11]FASBFAS.107.Disclosures about Fair Value of Financial Instruments, http://www.fasb.org

[12]FASBFAS.133.Accounting for Derivative Instruments and Hedging Activities, June 1998

[13]IASBIAS32. Financial instruments: Presentation

[14]FASBStatement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Concepts NO.2Qualit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Nor-walk, 1980

[15]BeaverW.HRyan.S.G. 2005.Conditional and unconditional conservatismConcepts and modeling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10

[16]Ball RShivakumar.L.2005.Earnings quality in UK private firmsComparative loss recognition timeliness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3

[17]Watts RL2003Conservatism in Accounting Part IExplanations and Implications Accounting Horizons17(3)207-221

[18]Ball RLShivakuma2006Earnings quality at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Working  paperUniversity of Chicago and London Business School.

 

To Improve Fair Value Accounting--Consideration of the Conservatism Principle

 

Zhao Peng-fei

School Of Finance and Accounting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18China

 

AbstractApplication of evaluation technology on Fair Value and Recognition of unrealized earnings, undoubtedly, will impair financial information on earnings, and to some extent, it will exacerbates the volatility of investment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non-rational thinking and cash overflow or deflation. A great many of document indicates that moderately conservatism will help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financial reporting. This paper holds that it will be a good choice in face of the challenge on fair value if the deal in the Fluctuations of fair value can be compatible with Conservatism principle, as well as enhancing disclosures regulation.

 

Key wordsFair ValueConservatismRecognition of earningsComprehensive income

 

 

基金项目:浙江教育厅资助项目(Y200804744)

作者简介:赵鹏飞(1968-),男(汉族),浙江义乌人,浙江工商大学副教授。

 

 

 



上一篇:          下一篇:

我要评论



(只有会员才能参与评论,如果您已是会员请 登录 后评论)
论 坛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14号月新大厦 邮编: 100045 电话:010-68520682 E-mail:68520682@asc.org.cn | ascmember@163.com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602 | 京icp备12005383号 | 中国会计学会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