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公允价值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思路
发布时间:Jan 21, 2010     浏览次数:5832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李玉菊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  北京100044)

 

摘要:公允价值的应用曾被认为在美国经济危机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备受金融界的指责和学术界及实务界的高度关注。本文认为不应当否定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当在坚持公允价值应用前提下,充分兼顾会计稳健性。认为公允价值应当反映资产或负债的真实价值,具有合理性。提出在存在非理性因素的情况下,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可按其会计期间的平均市场价格确定的主张;并提出应当将企业收益区分为可控收益和不可控收益,并将可控收益分为已实现收益和未实现收益,将已实现的可控收益作为利润,将未实现的可控收益和不可控收益作为全面收益,并将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作为未实现的可控收益列入全面收益表。

关键词:公允价值;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确定与列示      

 

1  问题的提出

20世纪 80年代,金融衍生工具大量产生, 美国存款储蓄行业金融危机的爆发,提出公允价值会计实践的要求,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市场竞争复杂多变,经营环境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公允价值的应用引起了许多国家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高度重视,其运用领域已从金融工具逐步扩大到传统的资产负债项目。据统计,FASB199012月到20069月发布的55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SFAS, 含第123132号的修订稿) 中,涉及公允价值的有41, 约占发布准则总数的75% 在当前生效的38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中,有25项涉及公允价值,占已生效准则的66%;其他国家制定的会计准则中也不同程度地运用了公允价值。我国2006年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将公允价值作为一种会计计量属性,并在17项具体会计准则中运用了公允价值,占会计要素计量准则的57%。由此可见,公允价值应用已成为会计发展的国际趋势。

自从20世纪70年代公用价值概念引入会计以来,一直成为国内外学者争论的热点问题。如Barth(1994)Petroni and Wahlen(1995)Scott(1997)Khurana and Kim(2003)、黄世忠(1997, 2008)、葛家澍.(2005)、邓传洲(2005)、程春晖( 2000)、谢诗芬(2004)、黄学敏(2004)、王跃堂, 周雪, 张莉(2005)、陈美华(2006)、夏成才, 邵天营(2007)于永生(2007) 路晓燕(2008)、刘浩, 孙铮(2008)、吴可夫(2008)等分别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公允价值的计量基础、公允价值的相关性、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公允价值产生的收益波动性以及公允价值的确认、计量、报告和审计公允价值的原则与方法、公允价值在某些领域(如金融工具、自创商誉、企业合并、人力资源、股票期权)的应用问题等进行过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但很少涉及对会计处理方法的改进研究。基于此,本文主要从我国公允价值应用对上市公司利润影响的分析入手,剖析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列示方法进行了探讨,以力求做到公允价值应用与会计稳健性尽可能协调,以期对提高公允价值的应用效果有所裨益。

2  公允价值应用对我国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分析

按照新会计准则,我国上市公司利润表中设置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综合反映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对上市公司当期损益的影响。根据上证联合研究计划课题组对2007年我国上市公司中报进行的分析研究结果:共有316家上市公司的公允价值变动净损益科目本期发生额不为零,其中240家上市公司存在公允价值变动收益,76家上市公司出现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主要来自股票、基金、债券等金融资产,平均为上市公司带来了近3 000万元人民币的巨额利润,这一科目平均占上市公司税前利润的59.44%,而具有公允价值净收益的上市公司则平均得到了5 600万元人民币的利润,平均占税前利润的79.78%。显然,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的引入在市场走强的背景下大幅提高了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公司的业绩,给上市公司带来了一份厚重的礼物。公允价值引入对金融行业影响最大。例如,中国人寿(6001628)直接增加了64.59亿元人民币的巨额利润,占其税前利润的三分之一强;排在第二位的中国平安也获得了30.94亿元人民币的利润,占税前利润的34.87%;排在第二十位的中海发展也获得了6 000万元以上的直接利润。

公允价值变动既可能为企业带来直接利润也可能带来直接损失,对企业业绩造成巨大影响。作者根据中国人寿2006─2008中报和年报资料计算整理的有关数据如表1所示:

                     1  中国人寿2006─2008中报和年报会计数据            单位:亿元

时间

营业利润

利润总额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营业利润的贡献%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利润总额的贡献%

2006630

89.43

89.27

41.99

46.95%

47.03%

20061231

173.78

172.89

160.85

92.56%

93.03%

2007630

199.35

199.24

64.59

32.40%

32.42%

20071231

348.19

347.94

63.88

18.35%

18.36%

2008630

102.15

107.72

77.66

76.03%

72.09%

20081231

79.05

78.59

83.16

105.20%

105.81

 

从中国人寿2006年至2008年的会计数据可以看出,公允价值的应用对其利润的影响非常大。2006年至2007年中期以前,由于我国股市相对较强,因而公允价值变动给其带来非常丰厚的收益,对利润总额的贡献最高达93.03%;然而,2007年中期至2008年年末,由于我国股市相对较弱,因而公允价值变动给其带来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对利润总额的拖累最高达-105.81%

Walker(1992)也指出20世纪20年代在公允价值应用的初期阶段,美国公用事业企业就利用资产重估增值操纵利润,总额高达15亿美元。由此可见,公允价值变动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很大,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3  公允价值的界定与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

公允价值(Fair Value)Fair的相关解释是公平的、正直的、公正的,而中文将其翻译成公允,则包含了公正、允当的意思。究竟什么是公允价值?这是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和学术界一直争论的话题。

(1)公允价值的界定

最早对公允价值进行定义的是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1997年发布的第4号报告书《企业财务报表的基本概念和会计原则》,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包含货币价格的交易中收到资产时所支付的货币金额,(以及)在不包括货币或货币要求权的转让中交换价格的近似值1976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SFAS 13号《租赁会计》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出售一项财产的交易中不关联各方自愿达成的价格;此后,FASB对公允价值定义进行了多次修订,其中,在2000年发布的SFAC No.7《在会计计量中运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技术》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非强制清算销售情况下的当前交易中,不关联的、自愿的各方之间在购买(出售)一项资产或产生(清算)一项负债时自愿支付的金额。2006年发布的SFAS 157《公允价值计量》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有序的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或转移一项负债时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支付的价格。

IASC/IASB的金融工具联合工作组(JWG)200012月发布的《金融工具和类似项目:准则草案和结论基础》征求意见稿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公允价值是企业在计量日由正常的商业考虑推动的、按照公平交易出售一项资产时企业应收到的、或解除一项负债时企业应付出的价格的估计。

我国财政部在2006215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公允价值所下的定义是: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虽然各国会计准则和机构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不尽相同,但是都有几个共同点:公平交易、持续经营、熟悉情况、双方自愿、价格估计。

作者认为公允价值应当反映资产或负债的真实价值,具有合理性。可将其定义为:在理性市场条件下,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购买一项资产或清偿一项负债支付的金额,是最接近其真实价值的合理金额。

(2)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

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在应用中如何操作一直是一个令人困扰的问题,如何确定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美国SFAS 157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将金融资产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有活跃市场交易的金融资产,这类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根据活跃市场的报价确定;第二层是交易不活跃市场情形下的金融资产,这类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参考同类产品在活跃市场中的报价或者采用有可客观参考支持的价值模型确定;第三层是没有交易市场的金融资产,这类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需要管理层根据主观判断和市场假设建立估值模型确定。   

去年下半年以来,一些华尔街的银行家和国会议员认为公允价值的应用在美国经济危机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指责公允价值会计正加速金融危机恶化。2008930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发布了针对第157号会计准则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并没有暂停公允价值的使用,但是指出,在非活跃与非理性市场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内部定价,包括合理的主观判断来确定金融资产公允价值。SEC强调,不能简单依赖不活跃市场情况下的交易价格,公司需要更多地通过对价格下滑时间长短、跌幅以及市场流动性的判断,以及借助内部估值模型和假设条件,来确定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作者赞同SEC的部分观点。认为在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尚不规范,存在非理性因素(如投机与炒作、政策消息等)的情况,我国自引入公允价值计量以来报表行情非常明显,因此,不应当以计量日的收盘价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直接依据,这样会导致公允价值变动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很大,不具有合理性。实际上,商品的价格并非完全等于价值,马克思在其著作中就曾指出: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在非理性市场情况下,计量日资产的市场价格并非反映了其市场价值,甚至与其价值严重偏离,因此,应当采取一定的方法弥补市场价格的缺陷,如可按照会计期间交易性金融资产平均价格确定其公允价值。证券交易所可在3316309301231发布每一只股票在相应会计期间的平均价格,这样既可以做到信息共享,且计量成本最低;同时也减小了波动性,且使得各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具有可比性,以避免或减少非理性因素对公允价值的影响。

4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列示

我国2006年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0──财务报表列报》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列入利润表作为利润的构成项目之一,本文认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虽然是企业所能控制的,但并没有真正实现,将其列入利润无疑会成为部分上市公司的救命稻草,利用其进行盈余管理,平滑经营业绩,操纵利润,使各会计期间利润额极容易产生较大波动,不便于不同会计期间的对比分析和考核管理者的经营业绩因此,不应当作为利润的构成项目,而应当列入全面收益,以体现会计稳健性的要求。

(1)利润与全面收益的区别

利润是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已实现的经营成果,是管理当局的可控因素带来的,反映了管理当局的经营业绩。利润具有以下特征:是企业本期经营、投资和理财活动的结果;是由企业的可控因素形成的;是已实现的收益(已经收到现金或现金要求权,或者收到的时间和金额能够确切地预计)

全面收益是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的全部收益,由利润和其他全面收益构成。其他全面收益具有以下特征:是企业非经营、投资和理财活动的结果;是由企业的不可控因素形成的收益和可控因素形成的未实现收益。其他全面收益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由企业不可控的外界因素形成的利得和损失。包括与企业本期经营活动无关的非常利得和损失,例如地震或洪水等引起的自然灾害损失,以及物价、利率、汇率变动等形成的一些未实现的增值或减值,如外币折算调整、资产重估增值或减值等。这些利得和损失非企业主观努力所产生,不能用于评价公司经营业绩和考核管理者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应当排除在利润之外,应作为不可控利得和损失列入全面收益。

与本期经营、投资和理财活动的结果无关,如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会计政策变更的累计影响不是企业主观努力所产生,不能用于评价公司经营业绩和考核管理者本期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应列入全面收益。

由企业可控的内部因素形成的未实现利得和损失。与本期和前期均有关的项目,如商誉价值变动产生的利得或损失是企业可以控制的,但没有交易,因此收益没有真正实现,也应当作为可控利得和损失列入全面收益。

对于资产价值变动产生的持有利得和损失要具体分析。有些持有利得和损失不是管理当局所能控制的,但有些却是管理当局可以控制的。一个企业为了保证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而持有的资产,如固定资产与存货,这部分资产由于物价变动而产生的持有利得和损失,非管理当局通过努力所能赚取的,不能包括在利润中,而只能作为不可控利得和损失列入全面收益。但如果一个企业看准有利时机购入价格看涨的资产,而且该资产通常不是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所必须的,比如企业用暂时闲置的资金购买用于交易目的的有价证券,那么这类持有活动实际上已是投资活动,本文认为其产生的利得和损失反映了管理当局自愿承担风险(如价格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而可能获得的报酬,但由于有价证券没有交易,因此收益没有真正实现,不应当包括在利润中,而应当作为可控利得和损失列入全面收益。

 (2)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列示

可将企业收益区分为可控收益和不可控收益,将可控收益分为已实现收益和未实现收益,将已实现的可控收益作为利润,将未实现的可控收益和不可控收益作为全面收益,并将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纳入全面收益表。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列示如表2所示。

2                                   全面收益表

编制单位:                                            单位:元

项目

行次

本月数

本年数

上年数

一、净利润

 

 

 

 

二、未实现可控利得与损失(损失以“—”号填列)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

 

 

 

 

三、可控收益(亏损以“—”号填列)

 

 

 

 

四、不可控利得与损失(损失以“—”号填列)

 

 

 

 

汇率变动损益

 

 

 

 

    ……

 

 

 

 

五、全面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每股净收益

 

 

 

 

稀释每股净收益

 

 

 

 

每股全面收益

 

 

 

 

稀释每股全面收益

 

 

 

 

 

应当指出,本文仅从交易性金融资产角度对公允价值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除此之外,还面临不存在活跃交易市场的资产公允价值如何确定等一系列更为复杂的问题,需要广大会计理论与实务工作者进行艰苦的努力,作者将继续进行相关研究。

5  结论

公允价值应用是会计发展的国际趋势,符合会计环境变化和会计业务发展的要求;

应当在坚持公允价值应用的前提下,兼顾会计稳健性,解决公允价值确定及其在报表中的列示等问题;

公允价值是在理性市场条件下,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购买一项资产或清偿一项负债支付的金额,是最接近其真实价值的合理金额。因此,在存在非理性因素的情况下,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可按其会计期间的平均价格确定;

应当将企业收益区分为可控收益和不可控收益,并将可控收益分为已实现收益和未实现收益,将已实现的可控收益作为利润,将未实现的可控收益和不可控收益作为全面收益,并将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作为未实现的可控收益列入全面收益表。

 

参考文献

[1] 陈美华. 公允价值计量基础研究[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188-229.

[2] 程春晖. 全面收益会计研究[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0122-128.

[3] 邓传洲. 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 B股公司的证据[J]. 会计研究, 2005(10): 55-62.

[4] 葛家澍, 杜兴强. 会计理论[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328.

[5] 黄世忠. 公允价值会计:面向 21世纪的会计模式[J]. 会计研究,1997(12)1-4.

[6] 黄世忠. 次贷危机引发的公允价值论战[J].财会通讯,2008(11)20-21.

[7] 黄学敏. 公允价值:理论内涵与准则运用[J]. 会计研究. 2004(6):17-21.

[8] 李玉菊. 以资源为基础的财务报表体系研究[C]. 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40-250.

[9] 刘浩, 孙铮. 公允价值的实证理论分析与中国的研究机遇[J]. 财经研究, 2008(1):83-93

[10] 路晓燕. 公允价值会计──基本理论分析与我国的初步实证证据[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11] 裘宗舜. 财务会计概念研究[M]. 上海: 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1:178.

[12] 王跃堂, 周雪, 张莉. 长期资产减值: 公允价值的体现还是盈余管理行为[J]. 会计研究, 2005 (8): 30-36.

[13] 吴可夫. 公允价值会计的过渡性[J]. 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5)71-74.

[14] 夏成才, 邵天营. 公允价值会计实践的理论透视[J]. 会计研究, 2007(2):24-30.

[15] 谢诗芬. 公允价值:国际会计前沿问题研究[M].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344-351.

[16] 于永生. IASBFASB公允价值计量项目研究[M]. 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783.

[17] Barth, M. E. Fair value accounting: evidence from investment securities and the market valuation of banks [J]. The Accounting Review, 1994, 691-25.

[18] FASB, Statement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No. 157[R]. Fair Value Measurements, 2006.

[19] Khuran, and Kim, Relative value relevance of historical cost vs. fair value: Evidence from bank holding companies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 2003, 22: 19-42.

[20] Petroni, K. R. and J.M. Wahlen, Fair Values of Equity and Debt Securities and Share Prices of Property –Liability Insurance Companies [J].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 1995, 62: 719-737.

[21] Walker R. G, The SEC’s Ban on Upward Asset Revaluations and the Disclosure of Current Values [J]. Abacus, 1992, 28

[22] William R. Scott, Financial Accounting Theory [M]. Prentice-Hall, Inc, 1997.

 

The Existent issues and Improvement of Fair Value’s application

 

LiYu-ju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orthern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4, China)

 

AbstractFair value has ever been considered to add fuel to the fire in American economic crisis; as a result it was blamed by the financial circles and paid highly attention by academy and business circles. This paper believe that it is not ought to deny fair value’s measurement attribution but give full attention to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at the premise of the application of fair value. It is rational that fair value can reflect the true value of assets and liability. This paper also bring forward that under the existence of non-rational elements, the fair value of trading financial assets can be measured by its average market price of the accounting period. Besides, the gains should divide into controllable gains and uncontrollable gains, moreover, the controllable gains should divide into realized gains and unrealized gains; the realized gains should be recognized as profit, at the same time, the unrealized controllable gains and uncontrollable gains should be recognized as overall earnings. The gains and losses from fair value changes of trading financial assets should be listed in overall earnings statement as unrealized controllable gains.

 

Key wordsFair Value, Trading Financial Assets, Fair Value Measure and List

 

 

基金项目:北京交通大学十五专项科技基金 (2005SM017)

作者简介:李玉菊(1963-),女(汉族),贵州人,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资料来源:夏成才, 邵天营. 2007. 公允价值会计实践的理论透视. 会计研究, (2):24-30.

资料来源:于永生. 2007. IASBFASB公允价值计量项目研究. 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83

本文参考了葛家澍, 杜兴强. 2005. 会计理论.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328页资料,本文赞同作者对利润与全面收益划分的观点。但本文认为商誉变动应当作为利得或损失,并认为有价证券持有利得和损失不应包括在利润中,有价证券持有利得和损失及商誉价值变动产生的利得和损失都应当作为可控利得和损失列入全面收益。

有关论述详见李玉菊,“以资源为基础的财务报表体系研究”,《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40250



上一篇:          下一篇:

我要评论



(只有会员才能参与评论,如果您已是会员请 登录 后评论)
论 坛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14号月新大厦 邮编: 100045 电话:010-68520682 E-mail:68520682@asc.org.cn | ascmember@163.com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602 | 京icp备12005383号 | 中国会计学会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