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公允价值的运用与应计利润功能——基于中国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的研究
发布时间:Jan 20, 2010     浏览次数:4587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薛爽1,徐浩萍2,施海娜2

(1.   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上海,2004332.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433

 

 摘要:与现有文献多从价值相关性角度研究公允价值的实施后果不同,本文通过考察我国新准则下应计利润功能的变化来评价公允价值对会计盈余的影响。以2006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我们发现新准则下各期经营性现金流对应计利润的解释能力显著下降,应计利润与上期现金流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以及与本期现金流之间的负相关关系都所有减弱,但与下期现金流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以及对之的预测能力显著增强,对经济收益的确认更加及时和充分。鉴于新准则对会计盈余、特别是应计利润的系统性影响主要来自于公允价值的运用,这些证据表明实施公允价值能够增强应计利润确认经济收益功能,但会削弱其降低现金流噪音功能。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公允价值 应计利润  现金流噪音 经济损益

 

   

高质量的信息是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而会计信息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会计信息编制和披露的规范,会计准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对证券市场效率产生重要影响。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无论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还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都积极倡导并推行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的会计准则。然而对于实施公允价值的后果,理论界一直存有争议:支持者认为,公允价值能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提高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反对者则认为公允价值的运用不可避免地将资产价值建立在管理层的主观判断上,更易被操纵,而且使得盈余受到市场非理性波动的干扰,违反会计稳健性原则。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在全球的蔓延,对公允价值的争论也再次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2],这些都促使人们更深入地反思和重新评价公允价值在金融发展中扮演的角色。

作为重要的新兴市场,中国金融市场处于快速发展、不断变革的时期。根据2007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2006年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已占到GDP30%。证券市场深度和广度的发展,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并于2007年正式开始实施一套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新会计准则。除了更全面地规范经济事项外,新准则顺应国际潮流,在较大范围内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会计准则的变迁,不仅是会计实务界的重要改革,也为学术界研究公允价值的执行效果提供很好的机会。

本研究试图通过检验中国新会计准则对应计利润功能的影响,为评价公允价值的实施效果提供新的证据。新旧会计准则下利润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应计利润的差异。应计利润是会计盈余中非现金流的组成部分,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减少现金流量中与企业价值变化无关的噪音,即降低现金流噪音功能;二是当某些经济事项改变了企业某项资产产生现金流的能力时,其经济后果中无法反映为当期现金流的部分,需要通过应计利润来确认,以使会计盈余能够更加及时、充分地反映资产价值创造能力的变化,即应计利润具有确认经济损益的功能。我们借鉴Dechow Dichev[7]以及Ball Shivakumar[2]的做法,用应计利润功能执行程度来衡量新准则对会计盈余质量的影响。这是因为:首先,会计盈余作为影响企业价值变化的核心财务指标,相对于现金流量最主要的优势体现在它包含了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应计利润,其次,会计准则变迁对会计盈余的影响集中反映在应计利润部分。本文在比较新旧准则后发现,新准则下各期经营性现金流对应计利润的总体解释能力显著下降,应计利润与上期现金流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以及与本期现金流之间的负相关关系都所有减弱,但与下期现金流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以及对之的预测能力都有所增强,同时对经济收益的确认更加及时和充分。鉴于新准则对会计盈余,特别是应计利润的系统性影响主要来自于公允价值的运用,这些证据支持了公允价值的实施能够增强应计利润确认经济收益功能,但削弱了其降低现金流噪音功能的结论。

本文的贡献在于,首先,现有文献多从价值相关性角度研究公允价值实施后果,本研究则另辟蹊径,从应计利润功能的角度提供了新的证据,促使对新会计准则以及公允价值的评价更加全面完整;其次,本文检验盈余质量的方法不同于价值相关性研究,后者是建立在市场有效假设基础上的。本研究则从会计信息的内部结构和转承关系出发,避免了市场有效程度对结果可靠性的影响。第三,就笔者所知,很少有文献对中国制度背景下应计利润功能进行检验,本研究有助于学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特征。

本文篇章结构如下:第一部分梳理了现有相关文献,第二部分是假说发展,第三部分介绍样本和数据,第四部分报告了对新旧准则下应计利润功能检验的结果,最后是全文总结。

    一、文献回顾

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有三类,分别是关于应计利润功能、公允价值实施的效果和中国新旧准则的比较。

1. 应计利润的功能

现代会计制度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即用由现金流量和应计利润构成的会计盈余来衡量企业经营活动带来的价值增量。相对于现金流量[3],会计盈余在衡量价值变化方面的优越性体现在应计利润所具有的功能上。根据 Ball Shivakumar[2]的总结,应计利润具有以下两个功能:

1 降低现金流噪音的功能

财务信息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反映企业经营期间的价值变化。Dechow[6]指出,就衡量特定期间企业价值变化而言,经营现金流量是一个有噪音的指标。噪音首先来自于一些引起现金流波动但与价值无关的因素,如顾客或供应商信用期的长短,因银行系统失灵而延误的货款等等;其次,现金流也容易受到管理层的人为操纵,如可以通过操纵收款期来影响本期现金流量。应计利润的功能就是抵消由这些噪音带来的会计盈余波动,使其更加有效率地反映经济实质的变化。在实证检验中,Dechow[6]发现,应计利润使会计盈余的波动幅度显著小于现金流量; 对于那些现金流噪音较大的样本(如业绩衡量期间较短、投资融资波动较大以及经营周期较长的公司),应计利润降低噪音的功能更加显著,表现在其与股票回报的同步性显著高于现金流与股票回报的同步性。

在降低现金流噪音功能假说下,应计利润由三部分构成:即本期确认为盈余而在上期已实现的现金流、本期实现但未在本期确认为盈余的现金流,以及在本期确认为盈余而在未来实现的现金流。这三个部分分别是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经营现金流的子集。因此Dechow Dichev[7]用前后3期经营现金流量对应计利润的解释程度来衡量其降低噪音功能。

2)确认经济损益功能

Subramanyam[12]指出,由于大量的应计利润依赖于管理者的主观判断,所以在管理者判断可信的条件下,应计利润可以传递管理者拥有的私人信息,帮助信息使用者更准确地估计经济事件对价值的影响。Ball Shivakumar[1]明确提出应计利润在降低现金流噪音之外,还有确认经济损益的功能。所谓经济损益是指经济事件造成当期以及未来预期的现金流现值调整金额之和,其中未来预期的现金流变化应当通过应计利润反映在当期盈余中。例如因毁损、过期、以及市场价值下降等经济事件对存货价值的负向调整、对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估计,以及对重组等重大事件预提的准备金等等,都是应计利润执行确认经济损益功能的体现。BallShivakumar[2]还特别指出,基于会计的稳健性原则,应计利润对经济损益确认的幅度并不对称,对经济损失的确认应当更加及时和充分。

DechowGe[8]发现在不同的应计利润水平下,上述两个功能执行的程度也有所差异。较大的(正向)应计利润往往执行降低现金流噪音的功能较强,表现在它能更加显著地提高会计盈余的持续性;较小的(负向)应计利润则会因存在某些特殊项目(Special items)降低会计盈余的持续性,但这些特殊项目将引起股票价值的变化,说明应计利润主要执行了确认经济损益的功能。

 2. 关于公允价值实施后果的研究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20002月发布的第7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7)中,将公允价值描述为在交易双方自愿的前提下(即排除强迫或清算的情况),当前资产(或负债)的购置(或发生)或出售(或清偿)金额。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第32号国际会计准则(IAS32)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结算的金额。我国财政部在2006215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对公允价值实施后果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于它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影响。由于公允价值运用范围的限制,此类研究大多用金融类公司作为样本。大多数研究结果表明,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的会计信息与证券价格相关性更高。如Barth [3]发现控制了账面价值后,银行业投资性证券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化对股价有增量解释能力。Hung [10]研究了德国上市公司从采用本国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利益相关方导向(stakeholder-oriented)会计准则到采用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的股东导向(shareholder-oriented)国际会计准则(IAS)的转变,发现后者产生的会计信息对股价解释能力更强,增量价值相关性主要来自每股净资产的差异。Herranmann et al.[9]发现公允价值可以提高固定资产的价值相关性、及时性、可比性和一致性。Barth, BeaverLandsman[4]也证明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贷款价值更能反映贷款违约率和利率风险。

但是另一方面,也有不少学者对上述结论提出质疑。Barth, LandsmanWahlen [5]发现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的会计信息波动性更大,但在银行的股价中并未体现这一增量波动性。Watts[14]认为会计信息的稳健性和历史成本原则都是由社会内在的经济力量和政治力量决定的,在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之前,这些原则不应该被舍弃,而且公允价值中包含的大量主观判断,为管理者的机会主义行为提供了机会,容易引起投资者对企业的逆向选择,最终导致资本市场的萎缩。

3.关于我国新旧准则价值的比较研究

200711我国正式实施新会计准则以来,已经有不少文献从信息的价值相关性角度对其实施后果进行研究。薛爽等[17]发现新旧准则下净利润差异和净资产差异都为市场提供了增量信息,且新准则下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更高。中立诚[18]利用2007年半年报数据和第三季度季报数据进行检验,发现尽管在半年报中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没有增量信息含量,但在第三季度季报数据中,公允价值具有增量信息含量。陆庆春[15]利用2006年样本的检验发现在新准则下披露的每股净资产对股价的解释能力显著高于旧准则。此外,王玉涛、陈晓[16]以新旧会计准则股东权益差异调节表为研究对象,发现当期盈利能力较差、盈利增长缓慢和过去盈余持续性较差的公司调整利润的可能性更大。

与上述研究不同,本文从应计利润功能的角度检验新准则下会计盈余质量的变化,得到的证据可与现有文献互相印证、互为补充,从而形成对新准则实施后果更加全面和完整的评价。

二、假说发展

我们将应计利润按照来源分为基于权责发生制产生和由公允价值变动产生两类。权责发生制强调经济活动收入和成本的配比,由此产生的应计利润主要执行降低现金流噪音功能。另一方面,由于理论上公允价值变化反映的是资产当期及以后存续期间产生现金流的能力变化,即经济损益,因此第二类应计利润主要执行确认经济损益的功能。在旧准则下,公允价值的运用非常有限,应计利润主要遵循权责发生制而产生,因此更强调降低现金流噪音功能。随着新准则的实施,公允价值运用的范围不断扩大,由此提高了第二类应计利润所占的比重,应计利润确认经济损益的功能得到加强。又因为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与现金流噪音之间无必然联系,所以从应计利润总体来看,降低现金流噪音的功能相对下降。

旧准则下,应计利润降低现金流噪音的功能具体体现在应计利润与各期现金流的相关性上。Dechow Dichev[7]指出,在噪音的作用下,现金流量的实现可能提前也可能滞后于价值变化。基于权责发生制的原理,当现金流量实现提前于价值变化时,应计利润包括了(1)本期已实现现金流但下期才能确认为价值的部分(减项),(2)上期实现的现金流在本期确认为价值的部分(加项);当现金流实现滞后于价值变化时, 应计利润包括了(3)本期实现现金流但已在上期确认为价值的部分(减项),(4)下期现金流中需在本期确认为价值的部分(加项)。由于上述四个部分中,第(1)、(3)项之和是本期经营现金流的子集,第(2)、(4)项分别是上期和下期经营现金流的子集,因此这三期经营现金流对应计利润的解释程度可以反映其降低现金流噪音的功能,根据上面的讨论,应计利润应当与本期经营性现金流负相关,与上期和下期经营性现金流正相关。

新准则提高了由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应计利润比例,也使得上述变量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首先,度量公允价值的主要指标--市场价格频繁波动使得应计利润波动性增加[5][11],这种波动与现金流无关,因此会使得各期现金流量对应计利润的解释程度下降,由此建立假说1

假说1:与旧准则相比,在新准则下,上期、本期和下期经营性现金流量对本期应计利润的解释能力有所降低。

其次,经济损益代表了本期和未来预期现金流的变化,故而与当期和以后各期现金流量正相关,与上期的现金流量无关,因此在新准则增强确认经济损益功能的情况下,应计利润与上期现金流量的正相关关系,以及与当期现金流量的负相关关系均有所减弱,而与下期现金流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得到了加强。由此我们建立如下假说:

假说2:与旧准则相比,在新准则下,本期应计利润与上期经营现金流量的正相关程度下降。

假说3: 与旧准则相比,在新准则下,应计利润与本期经营现金流量的负相关程度下降。

假说4: 与旧准则相比,在新准则下,应计利润与下期经营现金流量的正相关程度提高。

新准则下经济损益功能的增强不仅提高了下期经营性现金流对应计利润解释程度,而且站在事前的角度,应计利润对下期经营性现金流的预测能力也应该有所提高。因此,建立假说5

假说5:与旧准则相比,在新准则下,应计利润对下期经营现金流量的预测能力有所提高。

理论上,旧准则下的应计利润在某种程度上也具备确认经济损益的功能,与新准则的不同之处在于,旧准则更强调确认经济损失,如对短期投资的后续计量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只强调充分确认公允价值下跌引起的经济损失,而不确认公允价值上涨带来的经济收益。而新准则对公允价值的确认却是双向的。如根据新准则第22号,对短期投资中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不但要确认公允价值的减少,也要确认公允价值的增加。因此对比新旧准则下的应计利润,我们不难发现两者的区别主要是对经济收益而非经济损失的确认[4]。由此建立假说6

假说6:与旧准则相比,在新准则下,应计利润对经济收益的确认更加及时和充分。

三、样本与研究设计

1.研究样本

新会计准则于200711正式实施。为统一规范2007年年度报告披露工作,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根据证监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2007年修订)》发出《为做好上市公司2007年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要求在2007年年报中,除了按照新准则披露2007年的会计信息外,还要按照《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7——新旧会计准则过渡期间比较财务会计信息的编制和披露》(以下简称7号规范问答)的有关规定编制并披露调整后的上年同期利润表和2007年期初资产负债表,根据第7号规范问答的要求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上年同期利润差异调节表,分项列示对上年同期利润表的追溯调整情况。根据这一规定,在2007年年报中公司需披露2006年按照新会计准则的利润表数据。这使得2006年的上市公司同时具有按照新旧准则编制的利润表。以此为样本比较新旧准则,可以克服以往准则变迁研究中很难控制公司质量、经济环境差异等因素的缺陷,因此本文选取2006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中同时具有新旧准则下会计盈余数据的1211家企业为样本。数据来源为WIND数据库。

1是对样本公司财务状况的描述性统计。样本总资产均值为29.02亿元,中位数为14.45亿元。净资产收益率均值为6.00%,中位数为6.12%。当年经营现金流占总资产的比例均值为6.81%,中位数为5.62%。表1还报告了样本公司新旧准则下的利润情况,旧准则下的净利润均值为0.98亿元,中位数为0.33亿元,最小值为亏损18.39亿元,最大值为盈利68.45亿元,新准则的净利润均值为1.29亿元,中位数为0.39亿元,最小值为亏损16.62亿元,最大值为盈利87.60亿元。新准则对旧准则的利润调整均值为0.30亿元,经T检验,在1%的水平下显著大于零,中位数为0.03亿元,最大正向调整(调增利润)幅度为86.73亿元,最大负向调整(调减利润)幅度为4.83亿元。可见至少在2006年,新准则对利润的平均影响是正向的。

用新旧准则下的净利润减去当年的经营性现金流,得到应计利润额。旧准则下应计利润占总资产的比例均值为-4.44%,中位数为-3.41%,新准则下应计利润占总资产比重均值为-2.01%,中位数为-2.98%,新旧准则应计利润差异的均值为2.43%,中位数为0.22%,经均值检验和非参数检验,均在1%的水平下显著异于零。

2PanelAPanleC分别报告了新准则利润调整额在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以及不同经营业绩样本中的分布。从行业来看,大多数行业在新准则下都调增利润,样本最为集中的制造业平均利润调整额为0.21亿元,中位数为0.02亿元。从不同规模企业调整幅度来看,净利润调整额最大的处于总资产规模最大的20%样本组中。但总资产规模和调整幅度之间并不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从经营业绩来看,平均而言,ST 公司在新准则下向下调减利润(增加确认亏损),中位数则几乎为零,而非ST公司则向上调增利润,平均调增0.35万亿元,盈利公司和亏损公司平均而言都调增利润,但亏损公司调整额的中位数为零,调整额均值和中位数的巨大差异说明亏损公司利润调整方向和幅度的方差很大。

1 2006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变量的描述性统计。N=1211NI_OLD为旧准则下的净利润;NI_NEW为新准则下的净利润;NI_DIFF为新旧准则下净利润差异;TAC_NEW为新准则下的总应计利润除以上年末账面总资产;TAC_OLD为旧准则下的总应计利润除以上年末账面总资产;TAC_DIFF为新旧准则总应计利润之差除以上年末账面总资产;TA2005年账面总资产; CFOt,t-1,t+1分别为200620052007年的经营性现金流除以上年末账面总资产。NI_DIFFTAC_DIFF均值下方括号内为t检验t值,中位数下方括号内为Kolmogorov-Smirnov Z值,***表示在1%的水平下显著。

 

最小值

最大值

均值

中位数

标准差

NI_OLD (亿元)

-18.39

68.45

0.98

0.33

4.15

NI_NEW(亿元)

-16.62

87.60

1.29

0.39

5.17

NI_DIFF(亿元)

-4.83

86.73

0.30***

3.75

0.03***

15.07

2.86

TA (亿元)

0.29

1383.54

29.02

14.45

67.09

ROE%

5764

7569

6.00

6.12

298.36

TAC_OLD%

-195

71

-4.44

-3.41

13.67

TAC_NEW(%)

-148

794

-2.01

-2.98

31.71

TAC_DIFF (%)

-28

792

2.43***

(2.74)

0.22***

13.10

0.88

CFOt(%)

-64

409

6.81

5.62

15.33

CFOt-1(%)

-43

45

5.93

5.62

8.93

CFOt+1 (%)

-97

181

6.17

5.45

14.24

 

2 2006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新旧准则利润调整额的分布,N=1211NI_DIFF为新旧准则下净利润差异。TAC_DIFF为新旧准则的总应计利润之差除以上年末账面总资产。

 

Panel A 在行业的分布

行业

N

NI_DIFF(万元)

TAC_DIFF (%)

均值

中位数

均值

中位数

 农、林、牧、渔业

29

303

135

-1.09

0.19

采掘业

20

2949

1505

1.97

0.57

制造业

722

2124

251

2.48

0.24

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

52

7852

424

0.62

0.20

建筑业

31

2680

560

0.58

0.33

交通运输、仓储业

47

8455

340

2.18

0.14

信息技术业

80

89

142

0.30

0.31

批发和零售贸易

78

1563

430

0.28

0.26

 房地产业

50

3752

340

2.90

0.17

社会服务业

33

27467

118

24.13

0.14

传播与文化产业

9

-199

157

-0.42

0.17

综合类

60

401

98

0.19

0.06

 

Panel B 在不同规模企业的分布

TA

N

NI_DIFF(万元)

TAC_DIFF (%)

 

 

均值

中位数

均值

中位数

Smallest

242

1290

115

6.56

0.25

20%-40%

243

3954

168

3.64

0.18

40%-60%

243

524

364

0.34

0.23

60%-80%

242

2336

408

0.96

0.18

Largest

241

7342

2141

0.64

0.39

 

Panel C 在不同经营业绩企业的分布

经营业绩

N

NI_DIFF(万元)

TAC_DIFF (%)

 

 

均值

中位数

均值

中位数

ST Vs ST

ST 公司

137

-524

0.00

4.10

0.00

ST公司

1074

3545

351

2.22

0.25

亏损 Vs 盈利

亏损公司

145

1945

0.00

-0.15

0.00

盈利公司

1066

3239

344

2.78

0.25

      

3的相关性分析显示,旧准则下应计利润与各期经营性现金流以及本期经营性现金流增长显著负相关。从本期经营性现金流中剔除当年同行业(两位证监会行业代码相同)经营性现金流中位数,得到经行业调整的现金流仍然与应计利润显著负相关。新准则下,应计利润与上期、本期和下期经营性现金流均显著正相关。新旧准则应计利润的调整幅度与上期、本期和下期的经营性现金流均高度正相关。

3 2006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相关性分析(Pearson,N=1211TAC_NEW为新准则下的总应计利润除以上年末账面总资产;TAC_OLD为旧准则下的总应计利润除以上年末账面总资产;TAC_DIFF为新旧准则的总应计利润之差除以上年末账面总资产;GCFOt为当年经营现金流量增加额除以上年末总资产;IND_CFOt为经当年行业中位数调整的经营现金流量除以上年末总资产。

 

CFOt

CFOt-1

CFOt+1

GCFOt

IND_CFOt

TAC_DIFF

TAC_OLD

TAC_NEW

0.070

**

0.051

*

0.115

***

0.040

 

0.076

***

0.905

***

0.281

***

TAC_OLD

-0.644

***

-0.096

***

-0.082

***

-0.584

***

-0.633

***

-0.155

***

1

TAC_DIFF

0.358

***

0.095

***

0.155

***

0.301

***

0.359

***

1

--

 

2 研究设计

首先,我们借助Dechow Dichev[7]的模型检验应计利润降低现金流噪音的功能。

 

  (1

 

其中TACt为本期的应计利润,CFOt为本期经营性现金流,CFOt-1为上期经营性现金流,CFOt+1为下期经营性现金流,CTRL为控制变量。Dechow Dichev[7]假设应计项目在下一个会计期间内会转回,因此我们引入企业上年总资产规模的倒数和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来控制非流动性应计利润(转回期间超过1个会计期间的应计利润)的影响。同时,我们用剔除应收账款增量后的销售收入增量控制企业成长性对应计利润的影响。

其次,以下期经营现金流为被解释变量,以事前的应计利润和现金流变量为解释变量,考察应计利润对下期经营现金流的预测能力。

 

    (2)

 

模型中,CFOt+1,t,t-1分别为下期、本期与上期的经营性现金流,TACt,t-1分别为本期和上期应计利润。

再次,我们运用BallShivakumar[2]的分段模型检验应计利润确认经济损益的功能。模型如下:

 

   (3

 

其中VAR是代表经济损益的变量;DVAR是哑变量,当出现经济损失,即VAR<0时,取值为1,其它情况下取值为0 控制变量CTRL与模型(1)相同。

模型(3)中,β1表示应计利润对边际经济利得的确认幅度,预期该系数大于0β3体现了应计利润对经济收益和经济损失确认幅度的不对称性。如果平均来说,企业确认经济损失比经济收益更加及时充分,应有β3>0β13代表了应计利润对边际经济损失确认的幅度。

BallShivakumar[2]用四个代理变量衡量经济损益,分别是本期经营性现金流、本期经营性现金流的增量、经行业调整的本期经营性现金流以及本年度股票超额收益。由于本期经营性现金流与应计利润的相关性在模型(1)中已经检验过,而我国证券市场有效性较弱,特别是在2006年股价上涨幅度较大,有较多的泡沫成分,所以模型(3)主要采用本期经营性现金流的增量和经行业调整的经营性现金流作为经济损益的代理变量。

四、对新准则下应计利润功能的检验结果

1.与各期经营现金流量的关系

首先考察新旧准则下各期经营现金流总体上对应计利润的解释能力。模型(1)回归结果见表4 。新准则下,未加入各期现金流变量的回归(1-1)调整后R21.6%,加入经营性现金流变量后模型(1-2)调整后的R2提高到3.4%,经营性现金流量带来的解释能力增量只有1.8%。而在旧准则下加入上期、本期、和下期经营性现金流量后,模型(1-4)调整后的R2由模型(1-3)的8.5%提高43.4%,也就是说,三期现金流量对应计利润的增量解释能力为34.9%。比较(1-2)和(14)调整后的R2,可以看出新准则下模型的整体解释能力(3.4%)明显低于旧准则(43.4%)。统计上我们用Vuong[13]的方法检验这一差异是否显著。加入三期现金流量后,Vuong test 统计量为-7.36,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新准则下,模型的整体解释能力显著低于旧准则下模型的整体解释能力。这与假说1的预期一致。

其次,再关注各期经营现金流与应计利润的相关性。回归(1-4)中,以旧准则下的应计利润为被解释变量,上期经营性现金流的回归系数为0.112,本期经营性现金流的系数为-0.580,均在1%水平下显著。下期经营现金流的回归系数为0.023,且不显著。以新准则应计利润为被解释变量的模型(1-2)中,应计利润与上期经营性现金流仍保持显著正相关关系,但t值从3.124下降到1.957,显著性水平1%变为10%。本期现金流回归系数由旧准则下显著小于零变为0.080,且不显著,而下期现金流回归系数为0.243,在1%的水平显著下,无论回归系数增加幅度还是显著性水平都较旧准则下有所提高。模型(1-5)将新旧准则样本混合,对新准则下的样本设置哑变量NEW,从该哑变量与各期经营性现金流量的交互变量系数,我们可以更直接地看到新准则对应计利润和现金流关系的影响:本期经营性现金流(CFOt)NEW的交互变量系数为0.696,t值高达10.689,说明新准则显著地减弱了应计利润和本期现金流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上期经营性现金流(CFOt-1)与NEW的交互变量系数为-0.057,说明新准则下,上期现金流与应计利润的正相关性减弱,但统计上不显著;下期经营性现金流与NEW的交互变量系数为0.216t 值为3.175,在1%的水平下显著。这些结果与假说3及假说4非常一致,与假说2在方向上一致,但显著性不够。总的来说,这些证据支持了新准则下应计利润降低现金流噪音功能的减弱以及确认经济损益功能的增强。

4 以应计利润与上年末资产总额之比为被解释变量的回归。样本为2006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N=1211CFOt,t-1,t+1分别为当年、前一年、后一年的经营性现金流除以上年末账面总资产;PPE为当年固定资产额除以上年末总资产;GSALE为当年销售收入增加额减去应收账款净额的增加额,再除以上年末总资产;TA为上年末账面总资产;NEW为哑变量,在新准则下取1,旧准则下取0

Variable

新准则

旧准则

混合样本

1-1

1-2

1-3

1-4

1-5

Constant

-0.010

(-0.568)

-0.020

(-1.134)

0.007

0.978

-0.006

(-1.103)

0.003

(0.292)

CFOt

 

0.080

(1.237)

 

-0.580***

(-27.060)

-0.598***

-12.618

CFOt-1

 

0.213*

(1.957)

 

0.112***

(3.124)

0.191**

2.380

CFOt+1

 

0.243***

(3.779)

 

0.018

(0.869)

0.023

0.475

NEW

 

 

 

 

-0.033***

-2.745

NEW*CFOt

 

 

 

 

0.696***

10.689

NEW*CFOt-1

 

 

 

 

-0.057

(-0.508)

NEW*CFOt+1

 

 

 

 

0.216***

(3.175)

1/TA

0.179***

(3.751)

0.154

(3.126)

-0.190***

(-9.620)

-0.069***

(-4.238)

0.042

(1.630)

PPE

-0.087***

(-2.660)

-0.134***

(-3.877)

-0.069***

(-5.094)

0.000

(-0.035)

-0.067***

(-3.668)

GSALE

0.040**

(2.307)

0.035**

(2.014)

-0.009

(-1.195)

0.012

(2.115)

0.024**

(2.559)

Adj-R2

0.016

0.034

0.085

0.434

0.086

N

1211

1211

1211

1211

2422

现金流提供的解释能力增量

 

0.018

 

0.349

 

Vuong Test(新准则VS.旧准则)

(1-1) vs.(1-3)

-6.68***

(1-2) vs.(1-4)

-7.36***

 

 

 

 

2.对下期现金流的预测

5为模型(2)的回归结果。本期和上期现金流及应计利润等事前变量对下期现金流的预测能力体现为模型(2)对之的解释能力。当解释变量中不包括本期应计利润时(回归2-1),模型对下期经营性现金流的解释能力(调整后R2)为3.9%。将新准则下的应计利润纳入解释变量(回归2-2),模型调整后R2提高到4.9%,新准则下应计利润对调整后R2的增量贡献为1%,模型的整体解释能力提高了26[0.049-0.039/0.039];若将旧准则下的应计利润纳入解释变量(回归2-3),模型调整后R2提高到4.0%,旧准则下应计利润对调整后R2的增量贡献仅为0.1%,模型的解释能力提高为2.6[0.04-0.039/0.039]可见与旧准则相比,新准则下应计利润显著提高了模型(2)对下期经营性现金流的预测能力。这与新准则增强了应计利润确认经济损益功能的结论一致,支持了假说5

5 以下期经营现金流(CFOt+1)为被解释变量的回归,样本为2006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N=1211CFOt,t-1为当年和上一年的经营性现金流除以上年末账面总资产,TACt,t-1为当年和上年的应计利润除以上年末总资产。

 

--

新准则

旧准则

CONSTANT

0.042***

(8.401)

0.043***

(8.727)

0.042***

(8.474)

TACt

 

0.046***

3.672

0.060

(1.453)

CFOt

0.125***

(4.580)

0.119***

(4.381)

0.161***

(4.374)

TACt-1

-0.083*

(-1.928)

-0.092**

(-2.133)

-0.107**

(-2.316)

CFOt-1

0.124**

(2.299)

0.113**

(2.104)

0.101*

(1.799)

N

1211

1211

1211

Adj-R2

0.039

0.049

0.040

提高的解释能力

 

26

2.6

   

3.对经济损益的确认

6报告了应计利润确认经济损益功能的检验结果。在回归模型(3-1(3-3)3-5)中,用本期经营性现金流增量(GCFOt)代表经济损益,新准则下该变量系数为0.574,在1%的水平下显著,而旧准则下,该变量系数为-0.421,在1%的水平下显著。表示当某项经济事件将本期经营现金流提高1元时,平均而言,新准则下的应计利润将确认0.574元未来现金流增量的现值,而旧准则下应计利润不但不确认经济收益中未在本期现金流增量中反映的部分,而且还因执行降低现金流噪音功能,将0.421元的现金流增量推迟到下期确认,使得利润更加平滑。回归(3-5)将新旧准则混合,新准则哑变量(NEW)与GCFOt的交互变量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大于零,体现出新准则对经济收益的确认比旧准则更加充分。在回归(3-2)(3-4)和(3-6)中,使用经行业中位数调整的经营性现金流代表经济损益,得到相似的结果,支持了假说6。在此不再赘述。

模型(3)中哑变量DGCFOt表示企业存在经济损失,该变量与GCFOt的交互变量系数表示应计利润对经济收益和损失确认的不对称程度。根据会计稳健性原则,对经济损失的确认幅度应该大于对经济收益的确认,因此稳健性原则将预期该交互变量系数显著大于零(BS,2006)。但是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为了平滑利润,也有动机放弃稳健性原则。回归(3-1)和(3-3)中,该系数皆显著小于零,表示无论新准则还是旧准则,平均来说,企业都没有体现出会计稳健性,即当出现经济损失时,管理者不是及时确认,而是利用应计利润来掩盖损失。回归(3-5)中NEWDGCFOtCFOt三项的交互变量系数在1%的水平显著为负,说明新准则可能为企业利用应计利润平滑损失提供了更多空间,这也从另一方面支持王玉涛、陈晓[16]的经验证据。

6 以应计利润总额TACt为被解释变量。GCFOt为当年经营性现金流增加量除以上年末总资产;DGCFOt为哑变量,若GCFOt<0,1,其它取0IND_CFOt为经当年行业(两位代码)中位数调整的经营性现金流除以上年末总资产;DIND_CFOt为哑变量, IND_CFOt<0,1,其它取0NEW:新准则下取1,旧准则下取0PPE为当年固定资产额除以上年末总资产;GSALE为当年销售收入增加额减去应收账款净额的增加额,再除以上年末总资产;TA为上年末账面总资产。

 

新准则

旧准则

混合样本

 

3-1

3-2

(3-3)

(3-4)

(3-5)

(3-6)

Constant

-0.092

(-4.836)

-0.090***

(-4.390)

-0.019***

(-2.770)

-0.038***

(-5.546)

-0.034***

(-2.938)

-0.049***

-4.016

GCFOt

0.574***

(7.879)

 

-0.421***

(-15.811)

 

-0.434***

(-8.243)

 

DGCFO

0.053**

(2.526)

 

-0.006

(-0.723)

 

0.024**

2.119

 

GCFOt*DGCFO

-1.807***

(-10.371)

 

-0.292***

(-4.587)

 

-0.146

-1.162

 

IND_CFOt

 

0.576***

(7.891)

 

-0.038***

(-18.446)

 

-0.449***

(-8.623)

DIND_CFO

 

0.053**

(2.540)

 

-0.021***

(-2.895)

 

0.016

(1.479)

IND_CFOt*DIND_CFO

 

-1.833***

(-9.113)

 

-0.671***

(-9.918)

 

-0.458***

-3.194

NEW

 

 

 

 

-0.044***

(-4.042)

-0.031***

(-2.819)

NEW*GCFOt

 

 

 

 

1.021***

(14.395)

 

NEW*GCFOt*DGCFOt

 

 

 

 

-1.807***

(-10.679)

 

NEW*IND_CFOt

 

 

 

 

 

1.021***

(14.632)

NEW*IND_CFOt*DIND_CFO

 

 

 

 

 

-1.587***

(-8.259)

1/TA

0.052

(1.092)

0.025

(0.518)

-0.099***

(-5.656)

-0.103***

(-6.363)

-0.023

(-0.913)

-0.039

(-1.531)

PPE

-0.063**

(-2.041)

-0.057*

(-1.771)

-0.043***

(-3.763)

-0.004

(-0.385)

-0.053***

(-3.200)

-0.030*

(-1.794)

GSALE

0.024

(1.481)

0.026

(1.550)

0.004

(0.622)

0.009*

(1.658)

0.014

(1.600)

0.018**

(1.990)

N

1211

1211

1211

1211

2422

2422

Adj-R2

0.125

0.108

0.371

0.457

0.161

0.158

      

五、研究结论

本文利用2006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样本比较了新旧会计准则下应计利润降低现金流噪音功能和确认经济损益功能。本文对这两项功能的检验结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各期经营现金流对应计利润的回归中,调整后的R2由旧准则下的43.4%下降到新准则下的3.4%,说明现金流对应计利润的解释能力大幅下降。应计利润与本期现金流和上期现金流的相关性都有不同程度地下降,表现在对本期应计利润的回归中,本期现金流的回归系数由旧准则下显著小于零变为新准则下不显著地大于零,新旧准则下应计利润对上期现金流的回归系数尽管都为正,但是新准则下其显著性大为下降。应计利润与下期现金流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则显著加强,由旧准则下不显著变为新准则下显著地大于零。

其次,在以下期现金流为被解释变量的回归中,新准则下应计利润对其提供的增量解释能力显著高于旧准则下的应计利润,说明新准则提高了应计利润对下期现金流的预测能力。

最后,我们预期新旧准则下应计利润确认经济损益功能的差异在于新准则强调对经济收益和经济损失的双向确认,而旧准则仅强调对经济损失的确认。我们用本期现金流增量以及经行业中位数调整的经营现金流代表经济损益,发现新准则下应计利润对经济收益的确认更加及时和充分。但是初步的回归结果显示,新旧准则下应计利润都没有确认经济损失,而且还对现金流量上反映出的损失进行平滑和掩盖。

新准则对应计利润功能的系统性影响主要来自于公允价值变动,在市场环境激烈波动时这一影响会被进一步放大。总体上本研究得到的证据支持了公允价值的运用能够增强应计利润确认经济收益功能,但削弱了其降低现金流噪音功能的结论。现有大量文献认为公允价值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应计利润能够更好地确认经济收益可能是价值相关性提高的原因之一。 本文的研究结果还表明,公允价值的实施也存在代价,表现为应计利润降低现金流噪音的功能被削弱,会计盈余与现金流量之间的可能出现较大的分歧,为财务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判断带来困难。此外,我们的一些初步研究结果还表明新准则对会计稳健性产生了负面影响,对此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加全面地评价公允价值对会计信息质量的作用,为进一步完善新准则在中国的会计实践提供实证支持。

 

参考文献

[1].                 Ball, R. and L. Shivakumar, 2005, Earnings quality in UK private firms: comparative loss recognition timelines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Vol 39: 83-128.

[2].                 Ball, R. and L. Shivakumar, 2006, The role of accruals in asymmetrically timely gain and loss recognition,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Vol 44(2): 207-242.

[3].                 Barth, M. E., 1994.  Fair value accounting: Evidence from investment securities and the market valuation of banks.  The Accounting Review 69, 1 -25.

[4].                 Barth, M. E., W. H. Beaver, and W. R. Landsman. 1996.  Value-relevance of banks fair value disclosures under SFAS 107. The Accounting Review 71, 513-537.

[5].                 Barth, M. E., W. R. Landsman, and J. Wahlen. 1995. Fair value accounting: Effects on banks earnings volatility, regulatory capital, and value of contractual cash flows.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577-605.

[6].                 Dechow, P. M. (1994). Accounting earnings and cash flows as measures of firm performance: The role of accounting accrual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8(1), 342.

[7].                 Dechow, P. M., and I. Dichev, (2002). The quality of accruals and earnings: The role of accrual estimation errors. The Accounting Review, 77(Supplement), 35-59.

[8].                 DechowP.M.,and Weili Ge,2006, The persistence of earnings and cash flows and the role of special items: Implications for the accrual anomaly, 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11:253-296.

[9].                 Herrmann D., S.M. Saudagaran and W.B. Thomas, 2006, The quality of fair value measures for property, plant and equipment. Accounting Forum, Vol. 30: 43-59.

[10].            Hung, M., 2004, Financial Statement effects of adopting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the case of Germany. SSRN working paper.

[11].            LandsmanW.R.,2006Fair Value and value relevancea: what do we know? SSRN working paper.

[12].            Subramanyam, K.R.,1996, The pricing of discretionary accrual,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2:249-281.

[13].            Vuong, Quang H., 1989, Likelihood ration tests for model selection and Non-nested hypotheses. Ecnometrica, 57:2, 307-333.

[14].            Watts Ross L.,2007, Implications of fair value for research and teaching, MIT working paper

[15].            陆庆春,2008,新旧会计准则价值相关性的实证研究-来自每股净资产的证据。《生产力研究》第2期:129-131

[16].            王玉涛,陈晓,2008,新会计准则下的管理层行为:利润平滑还是盈余管理?中国金融学术研究网工作论文。

[17].            薛爽,赵立新,肖泽忠,程绪兰,2008,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否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基于新老会计准则的比较研究,《财贸经济》第8期:62-67

[18].            中立诚,2008,公允价值与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评新会计准则的影响。中华税网,http://www.chinesetax.cn/acc/dianpingjiaoshou/kuaijizhunzezhidu/200805

 

Fair Value and the Role of Accruals

        --- A Comparison between New and Old Accounting Standards in China

 

ABSTRACT: All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are required to adopt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which employ the concept of fair value, from 2007 on. In this paper, we compare the old and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e adoption of fair value enhance the role of accruals. Following Ball and Shivakumar (2006), we focus on two different roles of accruals: (1) the noise-reduction role; and (2) the timely gain recognition role. With a sample of 1,211 non-financial listed firms in 2006, we document the following findings. We find that the explanatory power of cash flows on accruals is significantly lower under the fair value approach. Moreov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sitive (nega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lagged (current period) cash flow and accruals is attenuated under the fair value approach. But the results for future cash flow tell a different story: by adopting the fair value approach, the posi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future cash flow and accruals is strengthened, and the ability of accruals to predict future cash flow i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abov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noise-reduction role is attenuated under the fair value approach. Respect to the second role, we find that the use of fair value accelerate the recognition of economic gains.

 

Keywords New CAS  Fair value  Accrual  Noise reduction  Economic gain and loss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80201770602030,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8JJD630005)以及上海财经大学211三期项目的资助。

作者简介:
   
薛爽,博士,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信息披露和公司财务;
    徐浩萍
[5],博士,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和公司财务;
    施海娜,博士,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国际会计准则和会计信息
审计费用。

 



[1] 本文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80201770602030,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8JJD630005)以及上海财经大学211三期项目的资助。作者感谢参与复旦会计论坛学者的建议,特别感谢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原红旗教授,加拿大Concordia大学John Molson商学院Jeong-Bon Kim教授对本文的帮助,当然文责自负。

[2] 20081031新华网刊登的文章“公允价值是金融危机的‘帮凶’?”;又如2009年《财经》第3期刊登文章“会计:‘公允’何处去?”

[3] 本文所说的“现金流量”指经营性现金流量,即与“经营性现金流量”互用。

[4] 新旧准则经济损失确认都运用公允价值,所以很难对两者确认经济损失程度的差异做出预期。另外,由于大多数企业盈余管理的方向是掩盖损失,虚高利润,因此对经济损失确认的程度可能更多地受到盈余管理的影响,这超出了本文讨论的范围。

[5] 为联系作者:上海市国顺路670号,200433 haopingxu@fudan.edu.cn; Tel021-2501111813918009168



上一篇:          下一篇:

我要评论



(只有会员才能参与评论,如果您已是会员请 登录 后评论)
论 坛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14号月新大厦 邮编: 100045 电话:010-68520682 E-mail:68520682@asc.org.cn | ascmember@163.com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602 | 京icp备12005383号 | 中国会计学会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