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计学会2014学术年会简报(第一期)
发布时间:Aug 18, 2014     浏览次数:1221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2014726日上午,中国会计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在北京国家会计学院隆重开幕。本次年会主题是中国会计改革与经济发展,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及企业界人士共220余人参加了大会。财政部副部长、中国会计学会会长朱光耀,财政部会计司副司长、中国会计学会秘书长刘光忠,中国会计学会副秘书长周守华,中国会计学会教育分会前任会长戴德明教授、候任会长王竹泉教授以及北京国家会计学院高一斌院长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会计学会教育分会会长、重庆大学刘星教授主持。

首先,财政部朱光耀副部长向大会做了关于当前全球经济秩序发展变化的报告。他从金砖国家发展银行和货币储备体系的建立出发,结合二战后经济金融发展进程,指出西方媒体关于金砖国家发展银行和货币储备体系的建立是对传统经济金融体系的挑战的报道是不客观的。他认为,相反,金砖国家发展银行和货币储备体系的建立是顺应金砖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对现行国际经济金融秩序改革的推进和现行秩序的补充和完善。

随后举行了本届年会的第一场主题报告会,来自政府、高校和行业协会的六位中外学者,围绕会计改革与发展,特别是管理会计主题分别做了精彩的演讲。

刘光忠副司长从当前我国会计改革的几项任务出发,介绍了我国企业会计、管理会计和政府会计的改革。他指出,当前企业会计改革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持续趋同;第二,对准则的体系进行了改进;第三,强化了会计信息的披露。刘光忠副司长认为,企业会计的改革任务尚未完成,当前的重要任务是参与国际准则的制定;与企业会计相比,管理会计的概念框架还是一片空白。我国的管理会计改革主要有四项任务,包括研究制定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建设;管理会计人才建设和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政府会计的改革相对于企业会计而言,也是比较滞后的。尽管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但是政府会计的改革存在如何定义政府的资产和负债、政府会计与现行的预算会计的关系如何处理、政府会计的报告主体如何确定、汇总报告还是合并报告等很多问题。最后,刘光忠副司长提出,我国正在推进的几项改革迫切需要专家学者提出理论指导,希望与会专家学者要树立责任意识和历史使命感,为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

清华大学的于增彪教授以《管理会计理论发展前沿与创新》为题,介绍了国内外管理会计学术研究的前沿动态,并立足于中国管理会计学术与实践发展的基本现状,着眼于未来中国管理会计的学术研究方向,构建了中国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框架,提出了“三横五纵六个会计模块”。

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中国首席代表白俊江做了题为《决策成本法的概念框架——美国管理会计实务研究范例及其对中国研究的启示》的报告。他以管理会计最新应用研究成果——决策成本法的概念框架为基础,介绍了管理会计应用研究范式,并就如何推进中国管理会计应用研究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北京大学陆正飞教授从央企“做大容易做强难”这一现象入手,分析了央企投资过度和负债过度的动因。他指出,央企存在着很多系统性问题,应当从央企的激励机制方面来思考如何解决。当前,国资委对央企业绩评价的基本特征是高度重视绝对性指标和增长率指标,央企为了迎合国资委的业绩评价,容易选择发展扩张而非内涵发展,结果造成过度投资、过度负债。负债率过高对企业的经营成果、经营风险、市场融资、企业发展和集团形象都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制度和评价体系的缺陷。

英国皇家特许会计师协会(ACCA)代表董炜的演讲题目是《大数据时代对财会研究的挑战与机遇》,在大数据背景下,她和与会专家分享了NIKE公司应用大数据的案例,分析大数据时代对财会学术研究的潜在价值,洞析了大数据时代财会学术研究的机会。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贺颖奇副教授就企业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与运行问题发表演讲。他以企业决策管理与控制的实务结构为依托,定义了管理会计的决策支持与控制的功能领域,探讨了企业管理会计实务体系的构建要素与运行机制。

六位专家学者的报告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学术性,而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为今后的会计研究提供了方向。

此外,开幕式上举行了2013年度会计学优秀论文颁奖仪式,共有18篇优秀论文作者获奖。

 

 

中国会计学会2014学术年会会务组

       2014726




我要评论



(只有会员才能参与评论,如果您已是会员请 登录 后评论)
论 坛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14号月新大厦 邮编: 100045 电话:010-68520682 E-mail:68520682@asc.org.cn | ascmember@163.com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602 | 京icp备12005383号 | 中国会计学会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