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综述
发布时间:Jul 13, 2010     浏览次数:7160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2010年5月22日至5月23日,由中国会计学会会计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主办,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承办的第九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在上海举行。来自政府部门、科研院校、软件厂商、出版传媒和实务界的20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132篇论文入选大会论文集。财政部会计司应唯副司长、中国会计学会许玉红副秘书长、上海市财政局袁白薇副局长、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夏大慰院长、立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朱建弟董事长做主题报告或致辞。
会议以“交流、协作、创新、发展”为宗旨,采用主题演讲、高层论坛、辩论会与小组讨论等形式,对会计信息化理论与实务进行深入研讨,主要内容和观点综述如下:
一、会议主题报告
应唯副司长做了题为“加强理论与实务互动,把握未来发展方向”的主题报告。她就信息技术对会计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思考,认为会计与信息技术的关系提升到会计信息化,反映的不仅是会计对信息技术的利用,更反映了信息技术反过来对会计理论、方法、手段、角色、地位、功能的深刻影响,提出“会计职业转型”的概念。随着信息化的深入,会计工作的模式会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会计信息采集和汇总由信息系统自动完成,会计师将可能转变角色地位,转而直接为信息使用者服务,根据使用者的要求为他们选择适当的政策和估计。会计标准制定工作也会有新的内容和形式,会计监管将面临巨大变革,因此需要开展更多具有前瞻性的研究,如法律环境滞后于会计信息化发展问题、标准化体系建设问题、会计信息化与经济信息安全问题等。财政部近期在推进XBRL应用方面的相关工作包括:第一,形成了我国推进XBRL应用的基本思路,出台了积极推进《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应用的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第二,开发基于企业会计准则的通用分类标准,目前已基本完成了分类标准开发中最艰巨的元素抽取和关系构建工作。元素列表已印发公开征求意见。第三,中国地区组织申请XII正式地区组织成功。最后,应司长就会计信息化委员会今后的发展提出建议,要求更多地研究一些开创性的课题,产、学、研结合,使之转化为生产力,要积极参与会计信息化管理工作并加强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副总会计师王祥富探讨了财务管理信息化问题,从目标、信息集成和管理控制三个方面阐述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概念,并以贵州金元集团为例探讨了ERP中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模式,认为应以管理信息系统为载体,推进信息流、任务流和价值流一体化、业务和财务一体化,优化配置集团人、财、物各项资源,推动管理规范化,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效率。
华东理工大学胡仁昱教授解析了XBRL分类标准与财会信息资源元数据的关系,认为两者都是为了提高信息处理的质量,不过XBRL更侧重于是从报告生成和分析的角度,而元数据更侧重于数据检索和挖掘方面,两者相辅相成,可以进行交叉应用研究。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刘勤教授在主题报告中就会计人员IT能力构架进行探索,认为会计人员的IT能力主要包括IT知识、IT技能和IT意识,但会计人员的IT能力又与会计人员的层次、所处行业,以及会计人员的基本业务相关,并受公众对会计人员的期望制约。
二、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与应用
为全面提升会计信息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深化会计改革,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财政部正在开展会计信息化分类标准建设工作,对此,本届年会就会计信息化标准间有没有替代性通过辩论会进行辩析。正方主要观点是从标准发展角度来看,不同标准有新旧,只有通过相互替代,标准体系才能走向完整统一,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化标准间也应可以相互替换,标准是螺旋向上的。反方则从标准化概念和标准体系角度出发进行论证,认为由于会计信息的特殊性——会计信息有质量要求,应有完整的标准体系来保证,在标准体系中,不同标准其适用的领域,操作层面不同,因此,会计信息化标准间没有相互替代性。最终达成以下共识:会计信息化标准间有没有相互替代性,取决于其范围和适用领域,在同一层面有时是可以替代的,但在不同层面是不可以替代的。
在XBRL分类标准制定与应用方面参会代表从不同角度发表了见解:
有的代表认为通过XBRL taxonomy对实例文档进行校验,是XBRL的核心功能,并对XBRL财务数据传送校验模式进行比较分析。XBRL taxonomy编制完成后,需要做的是设计实例文档的生成、传输、校验的流程模式(Process Model),目前使用的流程模式分为单次校验模式和两次校验模式两大类。单次校验流程模式的XBRL taxonomy是私有的、非公开的,而两次校验流程模式的XBRL taxonomy则是开放的、公开的。单次校验流程模式实例文档的生成主要靠手工填制,两次校验流程模式实例文档的生成由计算机自动生成。在单次校验流程模式下,数据提供方生成的实例文档难以保证与其信息系统的数据保持一致性,而两次校验流程模式由计算机直接从数据库取数,没有人工的干预,能够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有的代表提出应借力XBRL,助推财务智能,塑造“智慧”会计人。XBRL的出现使数据的收集变得更加容易,让数据“按需定制”,促使会计人员由信息生产者转变为信息生产消费者,运用财务智能拓展XBRL应用后,会计人员可以更好地分析数据,真正做好由信息“生产者”向信息“生产消费者”角色的转换,成为“智慧”会计人。
XBRL GL与REA协同是提高企业信息共享化、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基础。将REA模型与XBRL GL相结合扩展XBRL GL分类标准,可以为企业内部信息交流和共享提供格式规范,从而使信息使用者可以利用来自企业各个系统平台的数据,组合其所需要的多种形式的报告。
三、内部控制与IT风险管理研究与应用
内部控制是企业规避风险,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在社会信息化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如何实施,信息技术究竟带给内部控制怎样的影响,对此,本届年会组织了信息化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四方论坛,由政府有关部门、科研院校、软件厂商和中介机构的嘉宾组成四个方阵,从多维视角进行全面分析与审视。同时,为增强论坛的参与性,引发大家的深入思考,还设计了信息化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共发放100份,回收72份,有效问卷70份。
1.关于信息化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关于信息化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多数与会者认同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同时也认为二者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关系,信息化对COSO提出的内部控制五要素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对于新近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是否充分考虑了信息化的要求和特征,绝大多数参与代表持肯定态度。论坛嘉宾主要有以下见解:一是信息化和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两个不同侧面,两者不可或缺,不可相互替代,企业内部控制是在信息化环境下实施的,信息化会改善内部控制,优化管理。二是理解信息化对内部控制的关系,关键是对内控理论包括风险评估、控制活动、控制环境和控制目标的全面理解,信息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表面上看是对控制手段和方法的影响,但深层次是影响企业的控制目标。三是内部控制的目标和理念应建立在信息系统对内部控制深刻影响的基础上,内部控制把企业的功能、行为、方法等多个方面融为一体,从内部控制规范来看有五个目标:安全、报告、效率、效果和战略。四是对信息化与内部控制的认识应上升为管理创新与方法学创新,IT在推动管理方法论,IT必须创新方法论。
2.关于IT技术在内部控制中的主要作用
关于IT技术在内部控制中的主要作用,多数与会代表认同IT技术对内部控制评价、风险预警及识别、信息披露及传送、业务和事项的自动控制、规则内置减少人工干预起着主要作用,而IT技术带给内部控制的风险主要集中于数据安全方面。论坛嘉宾主要观点如下:一是IT与内部控制的核心作用越来越密切,特别是对于大型企业,不通过IT很难实施内部控制,利用IT技术可以降低内部控制的成本,使控制更有效率。二是就效应与成本而言,应首先考虑控制的作用,提高风险评估和预警能力,再考虑控制的成本,从长期来看,IT技术对降低控制成本的作用较为明显。三是内部控制系统的作用是风险预警和监控,包括辨识、记录、管控、持续评价与改进,建立与ERP、供应链和物流等融合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才能使内部控制系统真正发挥作用。四是当微波技术发展到一定水平,每个物体都是控制的对象,不仅是管理过程的信息化,而且会发生更大的作用。
3.关于内部控制规范实施问题
在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方面,多数代表对《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实施效果表达了较为谨慎的态度,认为信息化对内部控制影响的研究和实践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与总结,以满足《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相关要求。论坛嘉宾主要观点为:一是内部控制系统与其他系统具有耦合关系,内部控制规范的实施与信息系统具有很大关系,企业信息系统达到什么标准和条件,才能达到内部控制的要求,需要有相应的政策出台。二是内部控制规范能否真正实施,既要靠执行者的自律性,又要有靠行政上的强制力。三是应加强业务能力学习,编写内控指引,包括案例和最佳实践,以利于内部控制规范的具体实施。
4.关于内部控制
指引颁布后的会计软件内部控制规范及配套指引的颁布为管理软件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会计软件在满足配套指引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多数与会代表认为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软件的信息加工能力强而业务控制能力较弱,软件设计未能充分考虑内部控制和审计的需求。内部控制规范及配套指引的颁布对会计软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的要求、内部控制实施的程度等多方面都应考虑,以不断发展和完善管理软件。
此外,针对内部控制与IT风险管理研究与应用,与会代表还从不同角度发表了观点。有的代表提出从IT视角更新控制的观点,让IT有效集成到业务和信息过程中,扩大控制范围,对特定控制程序进行分析,设计和实施控制应体现实时控制的思想,从基础控制和应用控制两方面着手,强调预防和第三方监督。
有的代表分析了XBRL技术对提高风险控制水平的重要意义。(1)XBRL技术的使用使得原先数据库中积累的不同格式、不能进行相互比较的数据,可以进行共享和分析,可以为风险识别和预测提供数据依据;(2)企业信息化表现为ERP系统,基于这些电子数据进行监管、审计和风险控制是大趋势,XBRL技术为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提供了途径;(3)XBRL网络财务报告实现了报告的及时编制和传递,有助于提高风险预测的效率。
数据式审计模式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发展,其思想基础是事项审计,是基于会计事项理论而产生的审计思想。数据式审计模式的切入点是直审数据库(数据及其形成机制),数据库审计技术主要包括审计软件取数技术、嵌入审计程序采集数据技术、扩展记录技术。
四、会计信息化应用及实施关于会计信息化应用及实施问题
首先就会计信息化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否仅仅是工具展开辩论,经过思辩达成以下共识:会计信息化并非仅仅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工具,还会对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内部控制和审计等发生变化,引发大家更为广泛深入地思考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影响。代表们从不同角度对会计信息化应用及实施问题进行了研讨:
有的学者认为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可以建立内外结合的会计系统,微观宏观相统一的会计信息生产模式,其核心是由主体内部的会计信息生产系统将其进行的生产经营活动通过网络向外发布,由建立于主体外部的会计信息生产系统将各主体提供的信息进行联合检验后生成各主体的财务信息,由信息使用者根据其决策需要自行析取所需信息。
有的代表以会计信息系统的可信性为切入点,对影响可信性的行为和后果进行论证并提出相应建议。(1)会计信息系统初期的规划行为对系统的日后运行产生明显影响,其中合规性、集成性、参与性与可审计性等规划特征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可信性影响较大。(2)对会计信息系统可信性的影响包括规划时的技术因素和管理因素,后者大于前者。(3)战略规划阶段应重视会计信息系统的可信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共同参与系统规划,重视会计信息系统过程和结果的可审计性。
有些学者提出信息经济下企业网络管理会计的框架体系,其内容框架是:以企业价值可持续增值为目标,以基于战略联盟企业电子商务现金流基础上的信息流为对象,以有效配置、有效利用的知识资源为内容,以REA会计为基础,以分层次的网络计算为依托,以相互融合的现代通讯和传媒为媒介,以信息的分布式实时处理为手段,以价值网络链分析为工具,以企业现代经营管理思想、方法和现代网络技术为平台,基于SCM、ERP和CRM基础的集成系统,为各层决策者提供决策信息的网络管理会计。
在会计师事务所信息化专题研讨中,来自行业协会、事务所和软件商的代表从不同角度发表了见解:(1)会计事务所信息化涉及事务所审计业务信息化和事务所管理信息化两个层面,应建立二者集成协同的平台,全方位地提升事务所整体业务能力和信息化水平。(2)事务所信息化推广与应用是一把手工程,需要领导高度重视与全力支持,做好清晰正确的IT战略规划。(3)政府部门与行业协会应做好系统性的制度安排,建立会计师事务所信息化推广机制。(4)供应商的软件开发要和应用单位的需求结合,才能更好地推动会计师事务所信息化的深入发展。
五、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关于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首先就现有会计教育模式能否培养出会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通过辩论会进行辩析。正方以会计信息化复合人才定义开题,结合实证分析,认为现阶段教育模式满足时代需求,能够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会计信息化复合人才,但鉴于现阶段的国情,在师资力量方面仍有待改善。反方则从现有学分制及教学计划中会计信息化相关课程学分少、会计院系领导对会计信息化重视不够、受CPA考试科目不含会计信息化导向的影响、现有复合型师资力量较弱等方面进行论证,认为现阶段教育模式不能培养出会计信息化复合人才,现阶段我国会计教育模式仍有众多问题亟需解决。此外,在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还进行了以下研究:
有的代表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模式出发,分析了基于建构主义的IT会计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的教学过程要素和学习环境要素,论证了教师角色、学生角色、教材与媒体教学过程四要素在IT会计一体化教学中的定位及作用,以案例展示了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构建四要素的教学设计内容和过程。
有的代表从会计远程教育机构的发展生态和基本价值链入手,剖析了会计远程教育机构发展的一般规律,运用波特的战略分析方法,对会计远程教育机构进行竞争战略分析,提出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目标集中战略和供应链发展战略等四个可供会计远程教育机构选择的竞争战略方案。
针对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目标中提出的要全力打造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的精神,通过对我国会计信息化从业人员现状及高校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进行分析,提出按照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理论提升——实践的课程体系重构思路,构建本科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立开放式学生自主实训教学平台,会计信息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合理配置,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和信息化发展的会计人才。(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吴沁红)
 




我要评论



(只有会员才能参与评论,如果您已是会员请 登录 后评论)
论 坛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14号月新大厦 邮编: 100045 电话:010-68520682 E-mail:68520682@asc.org.cn | ascmember@163.com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602 | 京icp备12005383号 | 中国会计学会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