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应对金融危机 发展财务理论 促进经济繁荣——“金融危机与公司财务”专题研讨会综述
发布时间:Jan 8, 2010     浏览次数:5384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高汉祥   

 

(南京大学会计与财务研究院210093  常熟理工学院管理学院21550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430070)


 

    2009年5月7,由中国会计学会财务管理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和西南财经大学共同承办的“金融危机与公司财务”专题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六十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会计学会金莲淑会长莅临本次研讨会并在开幕式致辞。围绕金融危机与公司财务这一主题,与会代表就金融危机的成因、金融危机与财务理论发展、金融危机对公司财务管理活动的影响以及政府与企业如何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等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讨论。本次研讨会共收到论文三十余篇,其中九篇论文进行了大会交流发言,山西财经大学郭泽光教授、西南财经大学马永强副教授、南京大学李心合教授和对外经贸大学汤谷良教授进行了大会主题报告。在专题讨论阶段,各位专家教授以及来自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中国石油等实务界人士就金融危机与企业应对策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现将本次研讨会主要内容与观点综述如下:

    一、金融危机与公司财务理论:挑战与机遇  

    金融危机的发生、发展和蔓延,不仅给实体经济带来了冲击与损失,同时对包括公司财务理论在内的经济学、金融学等理论提出了严峻挑战,暴露了原有的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中的很多缺陷与不足,但另一方面,金融危机也给财务理论带来了创新的机遇和空间,针对金融危机对公司财务理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与会代表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首先,山西财经大学郭泽光教授提出了金融危机对公司财务理论的三点考问。一是对财务管理价值观的考问,郭教授认为,现有的财务理论体系中尚未形成学术界与企业界公认的价值观,正是由于价值观的缺失,使得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容易误入歧途,在面临危机时方寸大乱,因此,财务管理在现代的理论创新必须首先确立正确的财务管理价值观念,既要承继时间价值观念、风险价值观念的理论研究成果,更要系统研究风险与报酬的价值均衡观念。其次,要以时间价值观念、风险价值观念为基础,以风险与报酬的价值均衡观念为主线,构建完整的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二是对财务管理核心内容的考问。郭教授指出虽然在我国现阶段,较多的学者认为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为资产管理,但是事实上,从理论到实践却把追求企业财富的不断增长作为了全部管理内容的核心所在。而金融危机的出现,正提醒我们应该以现金流管理为核心内容来重新思考财务管理学科知识体系,使“现金为王”这一传统的理财思想得以真正回归。三是对财务管理战略角色的考问。郭教授强调,财务管理若要担当起坚守企业价值观念、贯彻“现金为王”思想的重任,就必须赋予其相应的角色保证,应很好地解决总会计师“不到位、排末位”的问题,所以,应修订《总会计师条例》,以加强财务的战略地位。

    对外经贸大学张新民教授从财务学理论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向哪里发展这一视角切入,指出现有的绝大多数财务管理理论主要是从美国借鉴过来的,但是大多仍停留在照搬照抄的层面,缺少对中国财务实践的归纳总结,很可能使财务理论既脱离美国实际,又脱离中国实际,因此应该真正立足中国背景下的财务管理实践来发展财务理论。南京大学李心合教授在对公允价值计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公允价值的应用对经济周期起到了放大作用,理论界应对这一放大效应的机理、影响等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其次,世界经济经历过一个较长的增长繁荣阶段后,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宏观经济进入寒冬,在让人们深深感受到经济环境冷暖巨变的同时,也让人们开始重视和正视主流财务理论所忽视的另一面。南京大学李心合教授在对宏观经济形态进行阳态和阴态的划分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阴态财务学的理论构思。李教授指出,阳态经济以GDP增长、总需求增加、资产价格上升、利率正常或上升等为特征,而阴态经济则以GDP停滞甚至倒退、总需求减少、资产价格下跌、利率不断降低等为特征。现有的主流经济理论,包括新古典主义学派、货币主义和凯恩斯学派等,都是以阳态经济作为其理论体系的基础,忽视了经济周期从阳态向阴态的转化。但是,从社会经济的实际运行来看,阴态经济的存在同样是无法忽视的一个事实,基于阴态经济环境,李心合教授提出了阴态财务学的构建,指出阴态财务学中,企业的行为目标应从利润最大化转向负债最小化,应从以投资为中心转向以筹资(偿债或去杠杆化)为中心,企业应更关注下列财务行为是:偿债,减低财务杠杆;调整投资计划,压缩投资规模;抛售资产或资产重组;紧缩开支,现金为王等。

    中国人民大学王化成教授则利用我国传统哲学中阴阳五行的理论,将宏观经济的消长周期与阴阳五行相生相克联系起来,指出要重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经济体的平衡尚未打破前进行有效调节,保证经济平稳运行,同时公司财务行为也要与经济周期相协调和适应,应重视阴态财务的相关因素。西南财经大学马永强副教授在报告中也提出,要区别常态环境和危机环境下财务行为的不同,比如在金融危机情况下,企业应更多的关注付现成本与非付现成本、付现成本中的固定付现成本和非固定付现成本的关系。

    二、金融危机下的企业经营:风险防范与危机理财

    金融危机虽然始于美国次贷危机,但是迅速波及到全球各国,我国也深受其影响。李心合教授指出,在我国此次金融危机实际上主要表现为实体经济的危机,也就是企业经营所面临的种种困境,这一观点得到了与会代表的普遍认同。对于金融危机下,企业如何开展经营活动、如何防范抵御风险以及如何做好危机理财等,各位代表也进行了深人的讨论。

    首先,对企业风险缓冲能力的讨论。危机袭来,很多企业在危机中都出现了业绩下降、减产裁员等现象,但也有一部分企业却仍然能稳健经营、业绩良好,究竟什么样的企业所受的影响更小或者更容易生存下来呢?西南财经大学马永强副教授提出了企业风险缓冲机制。马永强首先将金融危机的冲击划分为融资市场的冲击和产品市场的冲击两个方面,其次从发挥双向作用的杠杆因素和发挥单向作用的非杠杆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企业的风险缓冲能力。比如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大的企业,其风险缓冲能力更弱。最后,马永强从企业资本结构、资产结构、成本结构、治理结构、外部因素等方面,全面分析了企业风险缓冲能力的影响因素。北京工商大学杨有红教授也提出,在危机环境下,企业的行业背景以及企业经营者的应变能力可能也是风险缓冲机制中的重要因素。

    其次,对于企业风险防范机制的讨论。企业经营中,永远是风险与收益并存,然而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风险防范便具有了更加重要的意义。对外经贸大学汤谷良教授提出要导入“压力测试”(Stress Testing,是金融企业用来衡量它们对于异常事件的潜在抗风险能力的工具),构造工商企业的风险“体检”机制。汤教授指出,全面风险管理模型(ERM)只能是一个框架范畴,涉及的面太广,让人有种无所适从的感觉,而压力测试则具有用数字说话、风险分析综合性、未来导向性、动态性等优点,工商企业应基于自由现金流量(FCF)构建起压力测试系统。上海财经大学张鸣教授则从另一方面指出压力测试的指标选择可能会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在应用中需要慎重选择衡量标准,另外,也不能忽视财务预警、平衡记分卡、ERM管理等传统的风险管理工具。上海外贸学院杨淑娥教授则从中航油(新加坡)的石油期货交易、中信泰富的铁矿石交易等案例出发,企业应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活动与公司治理、企业战略等结合起来,纳入到一个整体框架内进行分析与管控。南开大学刘志远教授则从企业恶性增资的角度,对恶性增资行为的影响因素、如何治理恶性增资行为等进行了深入分析。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的李挺伟先生则在分析了财务管理和价值评估关系的基础上,提出要通过加强企业内部价值评估来更好的防范财务风险、提高财务工作效率。

    再次,对于企业危机理财的讨论。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企业如何有效理财,度过寒冬,是一个事关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问题。首先,对于危机形势下的企业理财目标的讨论。很多学者都提出了“现金为王”的观点,表达了对现金流的高度关注。郭泽光教授指出,金融危机中,众多企业的破产无一例外的是由于现金流短缺;李心合教授认为,金融危机对企业冲击最大的就是现金流;马永强副教授则认为,金融危机下事关企业现金支付的付现成本与非付现成本、固定付现成本与变动付现成本的划分对企业来说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王化成教授也指出金融危机下企业的财务目标应该是现金流的最大化或最优化。而上海财经大学的张鸣教授则认为,即使是在危机情境下,盈利也是企业理财所不能忽视的一个目标,企业更重要的是需要根据环境的不同,在现金流与盈利之间进行自我调整,而不应偏执一面。其次,关于危机环境下投资、筹资的侧重问题。李心合教授指出基于危机情境的阴态财务学不是更多的关注投资问题。而是以筹资(偿债或去杠杆化)为中心。另一方面,也有学者认为,金融危机下,企业也不应忽视投资活动,因为危机恰恰可以是一个进行低成本扩张的良机。

    最后,对特定行业应对金融危机的讨论。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都带来了冲击,但是对于不同的行业产业,其受到的冲击和应对的策略将会有所区别。针对我国电力行业,长沙理工大学冯丽霞教授提出一金融危机对我国发电企业影响途径和方式的分析框架,并指出,发电企业应从实行一级法人治理结构、坚持保守的理财理念和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等方面出发,谨慎应对金融危机。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部副总会计师施杰炎则结合石油行业的特点,介绍了中国石油从加强外汇风险管理、推进全面集中、统一规范的资金管理、完善预算管理、加强战略型资本运营、加强内控体系建设等方面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北京工商大学王斌教授指出在金融危机环境下,应积极调整原来常态环境中的预算管理、资金管理等措施,使之能够更有效的应对危机,同时,王斌教授提出企业应认真重视海外扩张战略中的并购风险。中国会计学会周守华秘书长也指出,金融危机下,不应忽视很多常规的财务管理方法和措施,如预算、内控、资金管理等,在应对危机时的作用,应注意积极调整、充分发挥这些常规管理的效用。

    三、金融危机中的政府政策选择:刺激增长与结构调整

    应对金融危机,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很多代表都认为,金融危机也是政府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一个良好时机。针对政府应该如何调整经济调控政策,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果等问题,各位代表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马永强副教授的报告从五个方面对政府政策选择提出了,建议。一是合理选择政府投资领域。政府投资不应追求短期目标,不应只强调输血救市,而应增强企业的造血功能,同时也应抓住金融危机的契机,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二是鼓励企业打包贷款。在金融危机下,银行紧缩银根将使得中小企业贷款难度更大。为此,可以通过中小企业打包贷款加以缓解,即许多家企业以某种形式组成联盟,向银行申请贷款;获得贷款后,再根据事前协议对贷款进行分配。三是成立中小企业基金。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政府也成立中小企业基金,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具体来说,地方政府以财政资金或以发行地方债取得的资金设立中小企业基金,然后在产业政策引导下,根据市场效率原则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四是确保税收减免有效刺激需求。为此,可以考虑将该政策与消费券结合使用,即企业仍全额交税,政府以纳税额的一定比例向企业返还消费券,企业再以这些消费券作为工资的一部分发放给工人。五是促进企业资金周转。可以通过鼓励应收账款转让、发挥担保公司作用等途径促进企业资金周转。

    北京工商大学杨有红教授指出,政府刺激经济的政策应关注可持续发展,而不应追求急功近利的短期效应。在为了更好的提高消费券拉动内需的效果方面,杨教授建议可以考虑通过低价购买消费券的办法。对外经贸大学张新民教授也指出,银行应该调整信用评估与授信政策,对那些发展潜力大、资产负债率低、盈利能力强,但是固定资产比重低的企业,应调整资信评估方法,增加对这些企业的授信额度,以支持企业更快地成长。汤谷良教授则从财政支出的效率效果的角度指出,对于中央政府的四万亿刺激经济的方案,应通过科学、严格的决策程序来确定其投向并进行严格监管,最终希望通过金融危机的考验而使得整个企业经营和政府管控水平都实现提升。



上一篇:          下一篇:

我要评论



(只有会员才能参与评论,如果您已是会员请 登录 后评论)
论 坛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14号月新大厦 邮编: 100045 电话:010-68520682 E-mail:68520682@asc.org.cn | ascmember@163.com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602 | 京icp备12005383号 | 中国会计学会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