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公司治理与会计稳健性:因果关系视角的追溯
发布时间:Jan 20, 2010     浏览次数:5462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王鹏,张俊瑞,赵丽荣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西安 710049

 

摘要:随着各国会计准则广泛运用公允价值计价,影响会计实务数百年的稳健性逐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稳健性作为一种解决因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产生的代理问题的有效机制,有助于公司提高治理水平。而公司治理水平的差异也造成了对稳健性会计需求的不同。本文从因果关系的视角出发,对已有关于公司治理与会计稳健性关系研究的文献的梳理,发现现有研究的进度以及存在的局限性,能够为未来会计稳健性同公司治理关系进一步研究提供方向。

关键词:公司治理;会计稳健性;董事会独立性;管理层持股;研究展望

 

1   引言

现代公司理论下,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使得公司治理问题成为广大研究人员和实务工作者广泛关注的焦点。两权分离而引发的代理问题使得管理层与股东利益出现偏离,并且企业的经营管理权掌握在经理人员手中,因此契约不完全性及信息不对称性使得经理人员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在职消费、建立企业帝国等自利行为不断出现。因此,独立董事制度、管理层持股等作为提高企业治理结构的有效方式,从监督、利益驱动的角度最大化的缓解了代理问题,有效提高股东及企业价值。而良好的公司治理目的是企业能够为利益相关者,诸如中小股东、债权人、潜在投资者以及政府部门等,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报告,以最大化的减少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减少契约不完全所造成的无谓损失。因此Watts20032006)发现稳健的会计政策和财务报告可以被认为是一种降低这种因契约不完全所造成的无谓损失,缓解因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所引起的代理问题有效机制[19]。基于以上原由,能否得出会计稳健性有助于公司治理完善的结论?而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出发,是否完善的治理结构的稳健性需求低,而治理结构较差的公司是否具有较强的稳健性需求?从这些问题出发,我们试图从已有的文献中寻找到答案。

2   稳健性概念界定

稳健性对会计实务的影响由来已久,Basu1997)指出稳健性影响会计实务至少500[6]Sterling1970)也指出稳健性对于会计估价原则具有重要影响[18]。那么何谓稳健性?稳健性一词在西方为“conservatism”,而该词另一含义即是保守的。而稳健性原则的批评者更是以该词义(保守)作为批评稳健性原则的依据,认为稳健性下会计无法真实反映资产的价值,这种保守的做法不利于企业信息的真实可靠的披露。然而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现代公司制度下,股东与经营层利益的背离,使得经理人员从自身利益出发,其行为往往非以股东和企业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所报告的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减弱,产生了稳健性会计的需求。原因在于稳健的会计能够降低因管理者背离股东真实意愿所造成的无谓损失。因此,正如Watts2002)所认为,尽管稳健性被广为批评,但是它依旧存在并且对企业估计、会计原则、政策制定等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基于以上原因,稳健性依旧成为广大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

传统对会计稳健性定义较为极端,Bliss1924)提出稳健性就是不预期利润,但是预期所有可能的损失。这一观点为以后研究人员对会计稳健性进行定义奠定了基础。然而这一定义过于极端,它否定了会计在提供真实可靠财务信息时的作用。基于稳健性在会计实务中的重要作用,Watts1993)开始对这一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将稳健性定义为预期利润的程度[19]。这一定义认为稳健性源于契约因素在稳健性需求中所起的作用,并受监管因素和法律因素的影响。而有学者对稳健性从更广的范围进行了界定,Belkaoui (1985)认为稳健性意味着财务报告时,尽可能披露较低的资产价值和收入,而对负债和费用尽可能的多披露[9]。而Basu1997)则更为严谨的对稳健性进行了定义,他认为稳健性就是使盈余对坏消息的反映比好消息更为及时[6]Basu1997)对稳健性的定义成为了后来稳健性研究的基础。基于此定义,Watts2003a)将稳健性定义为对利润与损失确认时具有不同的可证性要求[20]。也就是说当收入和利润非常确定时,才予以确认,而费用和损失只要可能发生时就应当确认(Shroff 等,2004)。因此,从已有对会计稳健性定义中可以发现稳健性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对所谓好消息坏消息确认时所要求的可证性具有不对称性。

3   公司治理与会计稳健性关系研究

公司治理就是确保资产能够有效利用和保证资金投入者能够获得收益的一系列机制(Shleifer Vishny1997),解决两权分离所造成的信息不对称及因此产生的代理成本增大的问题。现代公司理论及相关的文献认为公司治理由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组成,外部治理包括收购条款和公司控制权市场组成,而内部治理则由董事会和大股东的存在构成(Lara 等,2005)。尽管Jensen1993)认为公司治理应是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的有机统一,他们之间是相互统一的,但是现有公司治理评价主要从董事会特征和股权结构等内部治理机制出发。

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看,管理层同股东、公司同债权人等之间契约的不完全性导致了管理层的自利行为,严重的损害了企业价值。完善的公司治理则是有效解决两权分离下契约不完全所引起的代理成本增加及其不利于企业价值行为的方法。而契约的不完全性又是稳健性会计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稳健的会计减少了因契约不完全所造成的代理成本的增加,防止管理层自利行为的发生,保护企业及股东的利益。可以发现,稳健性会计有助于企业治理水平的提高,治理水平也影响了对稳健性会计的需求。已有公司治理研究发现,完善的公司治理下,企业两权分离所产生的代理问题得到改善,有效的遏制了管理层自利行为,企业会计稳健性也相应得到提高。Bushman2004)认为会计稳健性可以通过与公司治理相关的某些企业特征来解释,Ball 等(2005)指出正是代理问题使得企业产生了对稳健性的需求,成为公司治理的一种机制[7]Lara 等(20052008),Duellman2006等也发现同样的结论,认为会计稳健性同公司治理存在相关关系。但是二者之间关系如何表现,其中的因果关系的方向如何,现有研究并无一致的结论。

Bushman2004)指出在会计信息透明度有限的企业,股东同管理层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加剧,为了消除可能产生的道德困境问题,企业将会更多的依赖于公司治理结构,而降低了对会计稳健性的需求。他们通过对Fortune 1000784家企业横截面数据的实证研究得出了公司治理的强度同会计稳健性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的结论[10]。但是Lara 等(20052008)认为较强的治理会更好的对管理层进行监督,披露更为及时的会计信息,加速不利消息的确认,为董事会提供一个及时对不利消息进行调查的信号,因此他们将公司分为治理水平高和治理水平低两组,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了公司治理质量同稳健性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即公司治理水平越好,相应公司会计稳健性程度越高[15]Duellman2006)也提出由于稳健性有助于抑制管理层过度消费、影响董事会的独立性和监督动机,因此会计稳健性同公司治理正相关。

现有文献发现了会计稳健性同公司治理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然而,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如何?到底何为因,何为果是应当关注的关键问题之一。尽管Bushman2004)提出了会计稳健性同公司治理水平负相关,但是并没有指出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Watts2003a)对这一因果关系问题进行了解释,他认为公司治理是会计稳健性的一个原因。管理层具有动机去隐瞒损失以避免在任期未满时被董事会解雇,而稳健性加速了损失的确认,并为董事会发出了调查损失原因的信号,有助于防止管理层进行盈余操纵和高估绩效的行为,因此是公司治理影响了会计稳健性[20]Lara 等(2005)对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是公司治理影响了会计稳健性。为了验证这一结论,他们对样本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根据年度进行了不同的划分,将会计年度划分为[t-3t+3]七个样本区间,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t-3t]年治理效果好的企业稳健性高,而对[t+1t+3]样本区间的研究发现这一结果并不显著,因此他们提出是公司治理影响了会计稳健性,而不是会计稳健性影响了公司治理。AhmedDuellman2007),LaFondRoychowdhury2008)的研究进一步验证了以上结论。

4   公司治理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

现有的研究发现了会计稳健性同公司治理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并且Lara 等(2005)通过相关的检验得出了是公司治理影响了会计稳健性。公司治理水平越高,管理层的行为能够得到更有效的监督及评价,企业的代理成本就会越低,因两权分离所导致的代理问题能够有效的得到遏制,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及时披露并报告给外部利益相关者。现有的研究主要从外部治理因素,包括反收购条款和公司控制权市场,和内部治理因素,主要包括董事会特征、管理层激励和股权集中度,来检验不同的治理因素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

1)董事会特征与会计稳健性

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况下,董事会成为公司治理中对管理层行为监督并进行评价的主要机制。FamaJensen1983)指出董事会是一个组织监督和控制系统的最优机构。通过董事会职责的履行,管理层行为能够得到及时的监督与控制。由于管理层可能会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一些净现值为负的项目或者隐瞒损失等等,而稳健性则能够通过对坏消息的及时确认而及时的向董事会发出关于这些行为不利于股东利益和企业价值增加的信号(Lara 等,2005),董事会能够通过稳健的会计信息,对公司管理层进行监管与绩效评价,因此董事会对于会计稳健性具有需求。由于不同董事会特征存在差异,使其在权利分配及职责履行能力不同,对稳健会计信息的需求也不一样。例如,董事会因管理层所控制,造成了董事会独立性低下,管理层的监督职责无法履行,而管理层因掌握财务信息的生成及披露的权利,会从自身利益出发,隐瞒企业经营中的不利信息,虚报利润等,造成较低的稳健性。因此可以发现,影响董事会履职能力的董事会特征对会计稳健性具有影响。

董事会的职责主要是对管理层的监管及评价、负责公司重大决策和公司战略。而董事会职责的充分发挥,取决于董事会组成的来源。BhagatBlack2002)将董事会中的董事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外部董事,即同企业或者管理层不存在私人或者职业上关系的董事;第二类为附属董事,即企业以前的员工,CEO的亲属或同企业存在关系的人;第三类为内部董事,指目前为企业员工的董事。不同董事利益驱动不同,在董事会中所起的作用也存在差异。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认为应当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防止董事会中内部人过多的情况下,董事会为管理层所控制。而作为董事会重要组成,并影响董事会独立履行职责的独立董事,一般来说是某一方面的专家或者在其他公司或组织担任着重要的管理层角色,因此他们会注重自己的声誉,更加独立的履行对管理层的监管职责(Fama Jensen1983)。而如果内部人在董事会中所占比例较多的话,董事会的监管动机相应减弱,使得管理层面临较少的监管时,具有动机采用激进的会计(Ahmed Duellman2007),从而造成较低的稳健性。研究说明了董事会独立性同会计稳健性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独立性越高,董事会对管理层进行监管的动机越强,对稳健会计信息的需求动机就越强。对此,许多研究人员进一步检验了二者之间关系。Beekes 等(2004)以英国公司为样本,检验了稳健性同外部董事比例之间的关系。他们发现外部董事比例高的企业,董事会独立性更高,能够对经理人员进行更为独立、直接的监督,因此能够更为及时确认对盈余的不利信息[8]Firth 等(2006)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Peasnell 等(2005)从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动机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外部董事对对外披露财务报告中好坏消息的反映的影响。他们的研究认为,外部董事在董事会中所占比例越高,公司向上的盈余管理行为有所减少,遏制了管理层出于报告好消息以达到利润调节的目的和延迟对坏消息报告的行为,提高了企业的会计稳健性[16]Duellman2006),AhmedDuellman2007)采用了三种方法来计量会计稳健性,分别为Basu1997)基于盈余确认不同消息及时性的不对称性方法,GiivolyHayn2000)基于应计基础的方法,BeaverRyan2000)所提出的基于市场调整的方法,检验了董事会特征同会计稳健性之间关系。研究发现了董事会中内部董事所占比例同会计稳健性之间负相关,独立董事持股比例同会计稳健性负相关[5]。而董事会独立性同会计稳健性之间的关系也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刘凤委和汪扬(2006)提出了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有助于会计稳健性的提高,然而实证研究并没有发现独立董事同会计稳健性之间存在关系,作者认为可能的原因在于其所选用的样本年度,中国实行独立董事制度时间尚短,独立董事在中国未完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1]。陈胜蓝和魏明海(2007)从董事会对投资者的保护的角度出发,研究了董事会是否有助于会计稳健性的提高。他们认为董事会独立性的提高,增强了会计稳健性,达到了保护投资者的目的。通过以2001-2004年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的经验研究发现,独立董事比例的提高的确达到了延迟对好消息的确认,而及时确认了坏消息的目的,因而董事会独立性的提高有助于增加公司会计稳健性程度[2]。已有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董事会独立性同会计稳健性之间正相关。独立性越高的董事会,能够更为勤勉的履行对管理层的监管职责,及时对管理层的行为进行评价,降低管理层采用激进会计的动机,增强了会计稳健性。

董事会独立性的另一个表现即是CEO和董事会主席两职分离情况,Jensen1993)指出,CEO同董事会主席两职的分离,使得董事会更加独立于管理层。AhmedDuellman2007)认为,如果CEO同时兼任董事会主席,则有可能会影响董事的提名及选举,使得管理层受到的监管减少,相应的管理层采用稳健会计的动机减小。因此作者对这一命题进行了检验,然而实证研究却发现CEO和董事会主席两职分离同会计稳健性并不相关[5]。原因可能是影响董事会独立性的主要因素在于内部董事持股水平或者独立董事在董事会所占比例,CEO和董事会主席两职分离情况对董事会独立性的影响并不大。因此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主要来源于内部董事持股比例和独立董事在董事会所占比例,而CEO和董事会主席两职分离对稳健性的影响甚微。

董事会规模作为董事会的重要特征,也引起了广大研究人员的关注。已有研究表明,不同规模的董事会对赋予其监督、决策等职责的履行及企业价值的影响也有所不同。LiptonLorsch1992),Jensen1993)认为董事会规模越大,董事之间协调难度加大,容易出现搭便车行为,造成协商成本和监督成本加大,不利于董事会职责的发挥。而规模较小的董事会协商成本较低,董事会成员搭便车的行为也大大减少。而Coles 等(2008)却认为企业更有可能从规模较大的董事会中获益,原因在于规模大的董事会成员组成多样化,企业可利用资源增多,并且来自不同领域的董事能够为董事会、管理层提供更为专业化的建议[11]现有研究结果认为董事会规模影响着董事会履行其监管职能的效率,因而对管理层行为的有效约束产生差异,从而对企业稳健性会计的需求度产生了影响。AhmedDuellman2007)就认为大型的董事会职责更为明确,使得每个董事具有更少的任务,从而使他们能够更为专业化的对管理层进行有效监督并且做出决策,为企业发展战略提供建议。而稳健性作为公司治理的一种有效机制,是董事会成员进行批准并监督企业的关键决策重要工具,因此董事会规模越大,对会计稳健性的需求越大[5]。但是他们的实证分析发现董事会规模同会计稳健性之间并不相关。Bushman 等(2004)也发现董事会规模同会计稳健性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10]。以上研究结论说明了影响会计稳健性的董事会特征主要是其独立性。

2)管理层持股与会计稳健性

代理问题的产生是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经理人员的身份区别于股东的身份(Jensen Meckling1976),二者利益因此出现了偏离。基于利益出发点的差异,管理层有动机将股东的财富转移为个人利益,且由于管理层的任期是有限的LaFond Roychowdhury 2008,管理层和股东之间利益差异加剧了代理矛盾,使得企业代理成本进一步加大[14]。研究人员提出,管理层持股是一种缓解两权分离所导致的代理问题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原因在于通过管理层持股,经理人员同股东之间的利益逐步趋同,经理人员的身份同股东的重合程度代表了二者利益趋同的程度,因此研究认为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其与股东之间利益较为一致,代理成本相应减小,此时公司对稳健性的需求就减少。LaFondRoychowdhury2008)采用CEO持股比例和直线经理持股比例来作为管理层持股的变量,检验了管理层持股同会计稳健性之间的关系。他们以1994-2004年十年数据为样本,发现管理层持股比例同会计稳健性之间负相关,这一结论证实了股东对稳健性的需求较强,稳健性能够有效的缓解因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所造成的代理问题[14]。因此,管理层持股的高低决定了管理层与股东之间利益趋同程度的大小,从而影响了会计稳健性。

3)股权结构与会计稳健性

不同的资本市场环境下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存在差异,如美国公司的股权较为分散,而在亚洲国家,特别是东亚国家股权相对集中。不同股权结构下,股东对管理层的监督动机具有差异。ShleiferVishny1986)认为股权结构较为分散时,股东的监督动机不强,搭便车的心理使得监督成本增大,因此他们认为如果存在大股东,则大股东具有动机履行监督职责,限制了经理人员自利行为[17]。然而La Porta 等(2002)等认为分散的股权结构能够有效防止大股东对企业利益侵占行为的发生。而股权结构的差异,使得不同的监督动机对稳健的会计信息的需求不同。一般认为,股权高度集中的公司,控股股东往往能够直接对管理层的行为进行监督,因此稳健性的会计信息的需求就较低。而在股权较为分散的公司中,由于股东持股比例较低,股东对管理层的监管能力受到限制,分散的股东只有通过财务报告获得相关信息,而稳健性会计则是缓解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有效机制,因此股权分散的公司对稳健的会计具有较强的动机。FanWong2002)研究了东亚企业股权结构同会计信息含量之间的关系,发现由于在对中小股东利益侵占时,控股股东获得了所有的利益,而只承担其中一部分成本,因此股权集中度越高,控股股东越有能力和动机利用其控制能力操纵会计信息,使得会计信息含量较低。因此,他们发现会计稳健性同股权集中度负相关[12]Firth 等(2006)也得出相似的结论,他们以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在中国制度背景下,股权结构同会计稳健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在中国股权较为集中的环境下,股权集中度高的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利益侵占行为更为可能发生,因此会计稳健性较低。作者将这一结论归因于,大股东会影响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以反映大股东的意愿,而非交易的经济实质[13]。东亚国家和中国的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较高,FanWong2002)与Firth 等(2006)选取的样本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因此得出较为一致的结论。那么分散的股权结构下,是否同样得出股权结构与会计稳健性之间负相关的结论?Bushman 等(2004)对此进行了验证,他们以股权结构较为分散的美国公司为样本,也得出了股权集中度同会计稳健性负相关的结论[10]

国外学者的研究发现,控股股东有利用其对公司及公司管理层的控制权力进行利益侵占的动机,国内学者研究了在中国国有背景主导下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行为动机及对会计信息的影响。曹宇等(2005)认为在大股东掌握了一定控制权后,使得剩余控制权大于剩余收益权,同时掌握了会计信息的形成及发布权力,因此他们具有动机和能力通过各种方式谋取私人利益,而延迟对坏消息的确认。因此控股股东的控制权越强,上市公司会计盈余稳健性越差[3]。较为集中的股权结构下,控股股东有能力通过其对管理层和会计信息的生产过程的控制,对会计信息进行操纵。但是如果能够对控股股东的控制权进行有效的制衡,控股股东对会计信息操纵能力就会减弱,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修宗峰(2008)从股权制衡的角度对会计稳健性进行了研究。作者发现,股权集中度较高的情况下,大股东可能通过对会计信息操纵来达到掩盖其对中小股东利益侵占的事实,因此股权集中度同会计稳健性之间负相关。而在股权制衡较高的上市公司中,大股东的行为能力受到有效监督及制衡,因此股权制衡度与稳健性正相关[4]刘凤委和汪扬(2006)、陈旭东和黄登仕(2007)则从股权性质出发研究了股权结构同会计稳健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由于国有企业中监督主体的缺失,无法形成有效激励,因此国有股比例越高,会计稳健性越低。刘凤委和汪扬(2006实证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股权结构与会计稳健性之间的关系。尽管股权集中度较高的情况下,大股东能够承担起对管理层的监督职责,避免了在股权分散的情况下监督主体缺失问题的出现。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大股东有能力并且存在动机对管理层及企业会计政策的选用产生影响,对中小股东和企业进行利益侵占,因此降低了财务报告的信息含量和企业会计稳健性。

5   结论及研究展望

会计稳健性影响了会计实务至少500年(Basu1997[6],由此可见会计稳健性在实务中重要地位及深远影响(Watts2002)。然而,会计稳健性的广泛研究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各国会计准则中广泛使用了公允价值计价后才兴起的(杨华军,2007)。随着现代公司理论的发展,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股东和管理层利益分歧加大,代理问题阻碍了公司和股东价值的最大化。而作为有效缓解代理矛盾和契约不完全性所引起的问题的有效方法,公司治理结构和会计稳健性的研究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广泛关注。已有的研究发现,公司治理同会计稳健性之间存在相关关系(Bushman2004 Ball 等,2005Lara 等,20052008Duellman2006等),并且Lara等的经验研究得出了公司治理影响了会计稳健性的结论。研究发现在各种公司治理结构因素中,影响会计稳健性的主要因素包括董事会特征、管理层持股和股权结构。而董事会特征中,董事会独立性对会计稳健性具有显著的影响,而董事会特征其他因素,诸如董事会规模、CEO和董事长两职合一等因素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甚微。而管理层持股作为能够有效的促使股东和管理层利益趋同的手段,同会计稳健性显著负相关。同时,反映不同利益群体在公司控制权差异的股权结构同样与会计稳健性相关,集中的股权结构同会计稳健性负相关,而在以中国公司为样本的研究中,发现国有股持股比例越高,公司会计稳健性越低(如刘凤委和汪扬,2006陈旭东和黄登仕,2007)。

尽管对公司治理同会计稳健性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并且这些研究结果对会计实务具有重要的启示与指导意义。但是,二者关系研究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第一,尽管已有研究认为公司治理同会计稳健性显著相关,然而对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尚待讨论。Lara 等(2005)等指出是公司治理影响了会计稳健性,然而作为一种有效缓解代理矛盾的机制,会计稳健性同样影响着公司治理。第二,结合中国宏观经济体制和资本市场的具体情况,国外已有的研究结论是否适合中国仍需探讨。尽管国内学者逐步开始关注于公司治理同会计稳健性之间关系的研究,然而国内对会计稳健性的研究尚出于起步阶段,且许多公司治理因素尚不完善,因此还需进一步结合中国上市公司具体特点展开二者之间关系研究。

 

参考文献:

[1]    曹宇, 李琳, 孙铮. 2005.公司控制权对会计盈余稳健性影响的实证研究[J]. 经济管理,  14: 34-42.

[2]   陈胜蓝, 魏明海. 2007. 董事会独立性、盈余稳健性与投资者保护[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 96-128.

[3]   修宗峰. 2008. 股权集中、股权制衡与会计稳健性[J]. 证养市场导报, 3: 40-48..

[4]  刘凤委, 汪扬. 2006. 公司治理机制对会计稳健性影响之实证研究[J].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3: 16-22

[5]   Ahmed AS, Duellman S. 2007.Accounting Conservatism and Board of Director Characteristics:An Empirical Analysi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 411-437

[6]   Basu S. 1997.The conservatism principle and the asymmetric timeliness of earning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4: 3-37.

[7]   Ball R, Robin A, Sadka G. Is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Due to Debt or Share Markets? A Test of “Contracting” Versus “Value Relevance” Theories of Accounting.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University of Chicago: Chicago, 2005.

[8]   Beekes W, Pope P, Young S. 2004.The Link Between Earnings Timeliness, Earnings Conservatism and Board Composition: evidence from the UK[J]. Corporate Governance, 1: 47-59.

[9]   Belkaoui A. Accounting theory[M]. Orlando,Florida: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985.

[10]  Bushman R, Chen Q, Engel E, Smith A. 2004 .Financial accounting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al complexity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system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37: 167–201.

[11]  Coles JL, Daniel ND, Naveen L. 2008,.Boards: Does one size fit all?[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 329-356

[12]  Fan JPH, WONG TJ. 2002. Corporate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the Informativeness of Accounting Earnings in East Asia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3: 401-425.

[13]   Firth M, Fung PMY, Rui OM. Ownership, board structure, and the informativeness of earnings – Evidence from an emerging. Hong Kong 2006.

[14]  LaFond R, Roychowdhury S. Managerial Ownership and Accounting Conservatism[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008, 46 (1): 101-135.

[15]  Lara JMG, Osma BG, Penalva F. 2008.Accounting conservatism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J]. 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 (Forthcoming).

[16]  Peasnell KV, Pope PF, Young S. 2005. Board Monitoring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Do Outside Directors Influence Abnormal Accruals?[J]. 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and Accounting, 7: 1311-1346.

[17]  Shleifer A, Vishny RW. 1986. Large Shareholders and Corporate Control[J].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3: 461-488.

[18]  Sterling RR. The Theory of the Measurement of Enterprise Income[M]. Kansas: University of Kansas Press, 1970.

[19]  Watts RL. A Proposal for Research on Conservatism[C]. San Francisco, 1993.

[20]Watts RL. 2003.Conservatism in Accounting Part I: Explanations and Implications[J]. Accounting Horizons, 3: 207-221.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asual Relationship

 

WANG Peng, ZHANG Jun-ruiZHAO Li-rong

(School of Management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49)

 

Abstract: With the adoption of fairy value measurement in the accounting standards in many countries,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which affected accounting practice for hundreds of years is drawing more attention gradually from researchers. As an effective mechanism to solve the agency problem aroused by the 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management,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is favorabl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there are different demands on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for different governance levels. Reviewing the literatur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this paper finds the research results and limitations which can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 on this issue.

 

Key words: Corporate Governance;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Independence of the Board; Managerial Ownership; Research Trend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07BJY025);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20070690847)

作者简介:王鹏(1982-),男(汉族),陕西泾阳人,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张俊瑞(1962-),(汉族),陕西澄城人,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赵丽蓉(1985-),(汉族)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上一篇:          下一篇:

我要评论



(只有会员才能参与评论,如果您已是会员请 登录 后评论)
论 坛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14号月新大厦 邮编: 100045 电话:010-68520682 E-mail:68520682@asc.org.cn | ascmember@163.com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602 | 京icp备12005383号 | 中国会计学会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