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中国会计研究国际化?——中国会计学会青年学者论坛侧记
发布时间:May 30, 2013     浏览次数:12326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201352122日,中国会计学会国际学术交流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中国青年学者论坛在南京大学召开。本次论坛邀请了两名国际学者,分别是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Rashad Abdel-Khalik教授以及美国加州州立大学的Richard Hwang教授;中国青年学者主要为财政部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学术班二期、三期、四期的部分学员。中国会计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周守华教授,中国会计学会国际学术交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南京大学会计学系主任杨雄胜教授代表主办方致辞。中国会计学会田志心主任全程参与了会议并做会议总结。

本次论坛,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Rashad Abdel-Khalik教授做了主题报告。首先他讲授了独立完成的工作论文《CEO的风险偏好和研发投资》,并从担任国际顶级会计学术期刊主编的经历出发,讨论了国际学术期刊对中国会计学术研究的兴趣、评价和建议。他指出,中国正经历着显著的制度变革,因此许多财务和会计研究的问题都非常有趣,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近年来也发表了越来越多中国作者、中国数据的研究成果。近年来,国际学术期刊每年均收到很多来自中国的投稿;总体来说,过去10年中国投稿论文的学术水平显著提升,在国际会议上中国学者所做的论文评论以及所讨论的学术问题已经非常深刻并接近国际水平,乐观估计5-10年时间可以追上国际水平。

论文研讨是本次论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清华大学的贾宁、中山大学的卢锐、南京大学的林树和中国人民大学的叶康涛四位青年学者分别报告了自己的英文工作论文。这些论文都建立在中国当前的制度背景之下,讨论中国自己的财务与会计问题。本次论坛期望通过论文的深入研讨,进一步提升论文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从而提升未来论文及中国青年学者的影响力。

本次论坛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青年学者和国际资深学者一起,对中国会计研究国际化的目标与路径进行讨论,期望能够准确理解当前中国会计研究国际化的现状,并为未来中国会计国际化寻找恰当的发展道路。

中国会计研究的国际化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已度过了从无到有、由浅入深的发展阶段,现今确实面临着发展道路选择的问题。当前的国际化,以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中国会计研究问题为目标,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和进展;但不容忽视的是,上述研究似乎并不能代表中国会计研究的现状与全貌。青年学者围绕这一现象展开了热烈讨论。南京大学陈冬华教授以幽默风趣的风格主持了整个讨论。

厦门大学于李胜教授指出,当前的中国会计研究的国际化几乎等同于美国化。那么,美国化是不是好的选择呢?“西装穿在东方人的身上,要想真正合身,还需要进一步量体裁衣。”因此,结合中国会计研究总体战略,提升中国会计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催生具有真正内涵价值高质量的中国会计学术成果,应构成中国会计研究国际化的总体目标。所有促进中国会计研究国际化的措施,其效果的评价均应以此为判断标准。

关于中国会计研究国际化的定位,清华大学的贾宁副教授指出,当前中国会计研究文章在海外发表,面临迎合西方学术“胃口”的问题,这可能一定程度上已经偏离了学术的本源意义。那么,这种以国际文章发表的国际化定位,就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应有的轨道。暨南大学江伟教授也指出,中国会计研究的国际化,应抛开和西方同质化的倾向,体现出差异的特征,这种差异应定位于学术对于中国会计、财务实践的解释和指导功能。多数青年学者基本认同上述看法。陈冬华教授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题对上述讨论进行了总结,中国会计研究应强调“作品”,而非“文章”。那么,我们的“作品”是什么?答案只有在“中国”两个字中间去寻找。

结合当前中国会计研究国际化所发展的阶段,亦有青年学者提出当前的发展阶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西方化的特征,但其意义也不应被忽视,甚至应被大力肯定。北京大学岳衡教授从当前各高校会计学术评价制度出发,指出很多中国排名靠前的高校和会计学科已将国际文章发表作为重要甚至是唯一的评价指标,这虽然一定程度上与前述大家共同认可的国际化定位不一致,但它却可以为实现中国会计研究国际化之目标提供无以比拟的助推力;这一阶段难以逾越,虽然它带来相当的痛苦,但这种痛苦是值得的。相信经过10年左右的时间,中国会计研究应能在不断积累基础上,脱离当前的阶段,真正“自由”地迈向价值彼岸。中国人民大学叶康涛副教授则回顾了当今处于会计学术研究顶端的美国是如何达到当前水平的。19世纪仍然是欧洲的世纪,美国言必师德国、言必学英国,在汲取了诸多先进的理论和方法后,美国达成了赶超的目标。正基于此,先引进、消化、吸收,坚持高标准,再创新应用,可能是中国当前进行会计学术国际化的一条必由之路。

那么,怎样更快度过这一阶段,实现其价值导向而非文章导向的会计学术国际化定位目标呢?青年学者在其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呢?一方面,应积极培育鼓励创新的科研条件,中山大学卢锐教授从让学者“沉静”于研究的若干制度出发,讨论了能催生高水平研究的制度环境。另一方面,青年学者应团结起来,将学者的个体之力汇聚成集体之力,通过类似本次论坛形式的工作论文讨论、学术批评、科研合作等形式,在某一或某些特定主题方面,形成一批相互联系、互有分工学术成果,达成青年学者学术资源的优化配置,以促进一批围绕特定主题的高水平研究成果的产生。

中国会计学会田志心主任对本次论坛尤其是上述讨论做了总结。她指出,中国会计学会和中国的会计研究,当前特别强调国际化;而国际化的核心和目标是产生思想。在打造会计强国的战略指导下,会计学术研究应达成国际影响力的目标。也正是基于这一考虑,会计领军学术类人才培养的定位也归纳为“国际影响力”。她对会计领军人才学术班同学提出了殷切期望,希望能在学术班内部、并逐步延伸至领军班之外的中国青年学者,多做有益于深化中国会计研究国际影响力的基础工作,多做有益于深化中国会计研究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成果,真正体现“领军”作用。

本次青年学者论坛在热烈的气氛中成功闭幕。虽然南京的春季非常短暂,但我们相信中国会计研究的又一个春天,已在不远处。

 

                                                   中国会计学会

                                               国际学术交流专业委员会

                                                   2013/5/28

 

                                                          

                                                             (撰稿人:南京大学会计学系 李翔)



上一篇:          下一篇:

我要评论



(只有会员才能参与评论,如果您已是会员请 登录 后评论)
论 坛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14号月新大厦 邮编: 100045 电话:010-68520682 E-mail:68520682@asc.org.cn | ascmember@163.com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602 | 京icp备12005383号 | 中国会计学会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