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重要讲话
王军:内控的路径
发布时间:Jul 18, 2012     浏览次数:10234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财政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  王军

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是当今世界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础性工作。近年来,我们积极推进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使之成为一种风暴,席卷各类经济实体、震动了企业管理内核;又恰似一场甘霖,飘洒在各片经济沃土、滋润着企业的管理田园。

正因怀着极大的希冀,当我闻着《中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征文集选(2011年)》(以下简称《征文集选》)芬芳的墨香时,我的心中油然而生对内控探索者的敬意,脑海里渐渐浮现一幅清晰的内控路径图。

    内控有径,径在机制,韵在文化。

人是内控的主体,也是内控的客体。内部控制的过程,需要加强业务的控制,也需要增强全员的约束;需要强化机制的制衡,也需要增强文化的润泽;需要加强规范的管理,也需要激起发展的活力。好的企业文化对内控建设不可或缺,有助于实现人企合一,提升执行力,使内控建设形成溢价、产生增值。比较理想的状态是:机制流程是企业的神经系统,文化环境是企业的循环血液,内部控制是企业大脑发出的指令。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弥漫着数千年浓郁农耕气息、流淌着数千年浓厚思辨血液的国度,人与情相连,礼与法相扣,企业管理背后沉淀的往往是中国传统儒道法等哲学之脉。内部控制建设,为探索建立具有鲜明民族个性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提供了一个契机。

《征文集选》中有很多反映内控机制和内控文化的好文章,提出了很多好的思路和愿景,这是一个可喜现象。我期待着内控建设过程中,涌现出更多的管理哲学家、思想家和实践家。

    内控有径,径在借鉴,重在创新。

《征文集选》中有很多基于内控实践的建设模式和理论模型方面的前沿探索,更有一些首批实施和试点内控规范的企业经验,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宝藏。在内控实践中,企业要力避两种倾向:一种是一阵风随大流;另一种是换汤不换药。内控建设是一个社会性行为,也是一个常维新的过程,中国企业内控建设,应该从自身发展需求出发,加强公司治理、目标管理、流程再造、风险管理、合规管理、质量安全管理、环境管理、危机管理等,将内控核心职能常态化。第一批吃螃蟹的勇士们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财富,值得各类型、各地域的企业深入挖掘、分析自省、借鉴提升。

    内控有径,径在引导,事在人为。

中国企业的内控机制建设,一要靠增强精细化引导,二有赖企业内生式推进。一方面,有关监管部门要进一步总结并形成可供参考和借鉴的分类试点内控典型案例,积极提出和综合形成不同行业内部控制实施标准和操作指南,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文件,形成高效联动的实施和监管机制,并着力推进我国内控标准的国际趋同;另一方面,中国企业需要以企业长远发展目标和当下实际状况为基础,充分认识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自下而上地进行内部控制的创新思考和规划落地。这两个方面,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征文集选》中有很多反映企业内控建设探索过程的文章,也有来自地方一线监管部门的思考,这是一段引人共鸣、激人思索的心路历程,值得细细品味,深入学习。

财政部会计司、证监会会计部和中国会计报社为这次内控征文活动做了大量细致扎实的工作。我向为此付出努力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内控探索者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内部控制攸关企业未来战略发展,也将是未来中国打造更多百年老店的基石。今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建设内部控制;明天,我们将共同收获更多的企业发展硕果。

内控的道路,我们偕行;内控的未来,我们共建!

  (此文系作者为《中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征文集选(2011年)》所作的序言)




我要评论



(只有会员才能参与评论,如果您已是会员请 登录 后评论)
论 坛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14号月新大厦 邮编: 100045 电话:010-68520682 E-mail:68520682@asc.org.cn | ascmember@163.com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602 | 京icp备12005383号 | 中国会计学会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