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可持续发展财务:财务体系的重新构建
发布时间:Nov 23, 2009     浏览次数:380062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可持续发展财务:财务体系的重新构建

——防范金融危机的财务学思考

 

温素彬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10094

 

一、引言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正广泛而深远地影响着整个世界,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在人们的意料之中,也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几乎没有人料到这场危机来的如此之快,影响如此之大。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而这次金融危机波及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影响程度之深均属罕见。根据IMF 的判断标准,这次次贷危机被定性为银行业危机;对历次金融危机的经验总结,银行业危机的持续时间要远远长于货币危机,平均持续时间为5.2年(谢尚宇,周勇,2009)。200811月的调查,65%的调查对象预期2009年第一季度宏观经济恶化,近一半的调查对象认为经济要在2010年之后才能好转,有75%的公司通过降低运营成本来应对危机(McKinsey2008)。

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影响,首当其冲的是财务管理。当我们苦苦思索应如何应对金融危机时,更加值得思考的可能是如何建立科学的财务体系去防范金融危机。本文从防范金融危机的视角,从理论上研究财务体系的重新构建。

二、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过渡依赖金融资本的经济运行模式

按照《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的定义,金融危机是“全部或部分金融指标——短期利率、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的和超周期的恶化”。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从金融危机对当前经济的影响而言,金融危机扮演着经济体系中的“坏”角色,而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长河看,金融危机又是经济运行过程不可或缺的周期性调节机制,是缓和或化解全球经济基本矛盾的重要渠道。据统计,1946-2008年,全球共爆发了169次金融危机。每次金融危机都损失惨重,但每次金融危机同时又是可持续发展公司起飞的机会。

导致金融危机的原因是什么?自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学术界对金融危机进行了一系列的最新研究,这些研究探讨了导致金融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主要包括债务违约、跨境资本流动、汇率失调、汇率制度选择不当、道德损害行为、公司治理、经济波动与宏观经济恶化、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监管宽松、过度金融创新等。但说到底,所有这些因素都是导致金融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或触发因素,并不是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

从根本上看,金融危机是传统经济体系固有的缺陷所造成的,不管你是否愿意,金融危机是传统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说到底,金融危机的发生应追究于过于依赖货币资本,并过于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传统经济体系。主流财务管理理论也认为,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是企业的目标。或者,再上升一个认识高度,那就是,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但问题是,企业应该为谁创造价值?创造何种价值?价值的持续性如何?传统的财务管理理论所提出的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无非是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变形,所谓的“企业价值最大”化实际上是“企业股东经济利益最大化”。直到20世纪80年代,股东价值导向一直占据着财务管理的主导地位。但是,随着利润最大化目标所引致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社会责任缺失等一系列外部性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股东价值导向”的合理性,股东价值导向受到了利益理论和实践的极大挑战。英国经济学家查尔斯·汉迪曾提出,企业不是“一种在股市上卖来卖去的财产”,“不是一种工具”,“不是某种产权”,“利润只是企业存在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盈利只是某种目标的手段”而不是根本目的。企业道德咨询专家迈克尔·里奥Rion1986)所说:“企业太强调生产目标、市场影响和利润率,就会引起像危险产品、环境污染、经济困难,以及厂区面临倒闭时所带来的不确定性等诸如此类的问题Bart对一些由于不关心利益相关者而失败的企业进行研究后发现,过于关注股东利益最终会导致企业无力保护股东价值(Bart1997。无论债务违约行为和道德损害行为,还是监管宽松和过度金融创新,都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尤其是过渡依赖资本市场环境的金融创新,更是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想方设法地转嫁风险。诚然,金融资本在世界经济的工业化过程和工业文明时代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过渡依赖金融资本,过渡追求金融资本的增值,已经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负面因素。事实证明,凡是能够在金融危机中免于灾难并且逆势而上的企业都是注重追求多元利益均衡、多元资本配置和可持续发展的企业。

三、可持续发展财务:建立多元资本配置的财务体系

从上文分析可见,过渡依赖金融资本和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是导致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为此,本文提出建立可持续发展财务体系的构想。可持续发展财务管理是相对于传统财务管理理论提出的新的财务管理理论框架,它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社会责任理论,以多元价值观为导向,通过多元资本配置,追求多元利益和谐的财务管理目标。

1、可持续发展财务的多元价值观

从利益主体的角度看,财务管理存在两种价值取向:股东价值取向和利益相关者价值取向(李心合,。可持续发展财务不仅关注股东利益,而且关注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企业目标不再是单一的股东利益最大化,而是按照可持续性的原则,追求相关者利益的最大化和协调化,为利益相关者创造持续发展的价值

从价值创造所涵盖的内容和关注的领域来看,可持续发展财务管理追求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的持续、协调发展。第一,企业的价值源泉是多方面的。企业的生产经营除了直接依赖其经济资源的配置外,还必须依赖人力资源、社会资源、生态资源的优化配置。如:人的体力、脑力、情感、动机、道德等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环境等生态资源,社会文化、企业关系、道德风尚、伦理观念、诚信协作等社会资源,都在企业生产经营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甚至是决定性作用。第二,价值生产过程中的消耗是多方面的。在价值生产过程中,不仅消耗了人类劳动和物质资本,而且也消耗了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第三,价值分配是多方面的。既然多种资本在企业价值生产过程中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消耗。那么,它们同样应该得到相应的补偿和积累,而不是仅仅对活劳动消耗和物化劳动消耗进行补偿和积累。

从时间维度度看,可持续发展财务以可持续发展经济学为基础,注重长期价值的创造,不仅关注近期利益的获取,而且注重长期价值的创造。因此,可持续发展财务管理的价值观表现为近期利益和长期价值的均衡性与持续性。这一理念已经得到财务管理学者的普遍认同。

可持续发展财务管理的价值取向可表述为: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宗旨,以利益相关者价值为核心,坚持“经济利益、社会利益、生态利益”的协调性和持续性的“多元价值取向”。这一表述概括了可持续发展财务管理价值取向的三个方面:第一,从价值的主体上界定了财务管理的多元价值主体,包括货币资本利益者、人力资本利益相关者、生态资本利益相关者、社会资本利益相关者;第二,从价值的实现形式上界定了财务管理的多元价值形式:经济利益、社会利益、生态利益;第三,从价值的动态过程,说明了价值创造的持续性和协调性,强调近期利益的获取与长期价值的创造之间的均衡性(温素彬,2008)。

2、可持续发展财务的多元资本配置

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看,除了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为企业创造价值以外,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生态资源,社会风气、企业关系、社会文化、道德风尚、伦理观念、诚信协作等社会资源也在企业价值创造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传统的资本观念应该得到进一步扩展。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及其对企业的要求,本文认为,企业总资本由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生态资本构成。

物质资本是指企业赖以生产经营的物质条件,包括机器设备、厂房、对外投资等长期性资产,库存、货币资金等流动性资产,也就是当前会计核算口径下的企业资本。人力资本是相对于物质资本存在的,附着在人身上的知识和技术所形成的资本。生态资本是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为企业带来价值的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总称,是具有生态价值的资本,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生产关系。生态资本的保值和增值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时做到:(1必须杜绝导致全球环境特征恶劣的行为;(2)必须无条件地保护重要的生态系统,以维持生物的多样性;(3)必须坚持可持续性利用原则;(4)对于可耗竭性资源的减少,应该寻求维持其最小的寿命期望与开发替代品之间的平衡;(5)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排放必须低于一定的阀值;(6)避免使用对生态系统具有破坏性的技术;(7)实行环境化设计、清洁生产、绿色营销、全成本评估等生产经营管理制度;(8)及时提供绿色报告,实行绿色报告审计制度。社会资本是企业直接或间接使用的预期能够为企业带来利益的现实的或潜在的社会资源的总称,它体现了人与社会之间的生产关系,是具有社会价值的资本。以上四类资本综合反映了人类社会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所必须具备的物质基础、人的创造潜能、社会需求以及人同自然之间和人类社会内部的协调能力,四种资本之间应该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和谐发展关系,企业在战略制定、战略实施、生产经营中要始终坚持和谐管理理念,保证四种资本的共同保值与增值。

3、可持续发展财务的多元目标体系

可持续发展条件下,财务管理的目标不仅仅是创造物质财富,实现经济价值,更应着眼于整个现代文明的全面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既要大力创造物质财富,实现企业的经济价值,还要努力创造精神文明和社会财富,实现企业的社会价值,又要努力创造生态财富,实现企业的生态价值。为了追求单一经济利益而导致倒闭的企业案例已不在少数。安然、世通、……、巨人、三鹿,以及当前的金融危机等一系列案例无一例外地是追求单一经济利益而导致的严重后果。英国著名的管理顾问公司SustainAbility的总裁Elkington(1998)首次提出“三重底线”(triple bottom line)的概念,认为企业在追求自身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同时满足经济繁荣、环境保护和社会福祉三方面的平衡发展,为社会创造持续发展的价值。“三重底线”体现了“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多重价值观,强调多重公平与社会责任。虽然追求经济利益仍然是企业的基本要求,但这一要求必须在保证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生态利益相统一、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相统一的过程中得以实现。所以,可持续发展财务的根本目标是:经济利益、生态利益、社会利益的持续、协调发展,体现为多重利益(经济利益、生态利益、社会利益)的综合。

四、结语

通过本文分析可见,导致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过渡依赖单一金融资本和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传统的经济模式。为此,必须打破传统的单一资本配置,追求单一底线的经济模式。从企业的角度看,就要建立起以多元价值为导向,基于多元资本配置,追求多元利益和谐的新的财务管理体系,即可持续发展财务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心合. 公司价值取向及其演进趋势. 财经研究,20043010

2温素彬. 可持续发展财务管理的价值取向. 当代财经,2008,(12):110-113

3 谢尚宇,周勇. 次贷危机中的传染机制研究和策略分析. 管理学报,2009,(2):121-128

4 Bart C K. Sex, lies, and mission statements. Business Horizons, 1997406):9–18

5 Elkington JPartnerships from Cannibals with ForksThe Triple Bottom Line of 21st-Century Business . Environmental Quality Management , 1998,(1: 37-51

6 McKinsey. McKinsey Global Survey Results: Economic conditions snapshot. November 2008.

7 Rion M. The Responsible Manager. AmherstMass: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Press1986



上一篇:          下一篇:

我要评论



(只有会员才能参与评论,如果您已是会员请 登录 后评论)
论 坛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14号月新大厦 邮编: 100045 电话:010-68520682 E-mail:68520682@asc.org.cn | ascmember@163.com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602 | 京icp备12005383号 | 中国会计学会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