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计学会2009年七届二次理事会简报(第七期)
发布时间:Nov 19, 2009     浏览次数:9041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中国会计学会2009年七届二次理事会

     

(第七期)

中国会计学会七届二次理事会会务组编  2009117

                                                                                                                                                     

 

第二小组“金融危机下的会计教育问题”

117下午讨论纪要

117下午,在金融危机下的会计教育问题专题的讨论中,在广东商学院院长王华教授主持下代表们对两篇提交的论文进行了交流。

首先发言的是来自宁波大学的郭强华教授作了题为《会计教师压力、生存状况及幸福指数调查来自15省市600份网络调查数据》的发言。论文基于对15个省市高校的会计学教师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目前我国高校会计教师的压力、生存状况、幸福指数三个方面的情况。在高校会计教师的压力方面,调查显示了目前高校会计教师的总体压力较大,其中男教师、中青年教师、博士教师、高职称教师、综合大学教师的压力尤其突出;高校会计教师的压力来源主要来自工作压力和科研压力。在高校会计教师的生存状况方面,调查显示高校会计教师收入提高但是却存在内部收入差距大的问题,会计教师每天的实际工作时间是偏高的,6成教师住房问题未解决,会计教师健康状况得到改善。高校会计教师的幸福指数的调查显示我国高校会计教师的幸福指数偏低。本文在分析以上问题的基础上对缓解会计教师压力、改善高校会计教师生存现状的方法、提高我国高校会计教师的幸福指数提出了几点有益的建议。

复旦大学李若山教授认为文章思路具有开拓性,立意新颖,视角独特,富有创造性,是一篇难得的好文章;文章对于当前会计教师的压力、生存状况及幸福指数的研究表现出了作者对当前会计教育实质问题的深刻认识和理解;文章来源于当前会计教师的调查结论,网络调查可避免当面调查的人为因素,可信性强,针对性强,及时性强,对会计教师的生存现状研究具有很大的启示性。但文章同时也存在几点值得商榷的地方:首先,会计教师的选样问题,在607份有效问卷中,专科与本科的教师占73.97%2/3的本科及以下老师不能代表中国会计教师的主流,此外,3年及以下的青年教师占54.95%,这使得样本也不具有代表性;其次,收入的地区差异问题,中国高校的地区差异大,不加区分的简单平均不合理;第三,问卷问题的概括性问题,在问卷的19个调查问题中,是否概括了生存、压力、幸福几个方面,比如只就收入、工作时间和住房的调查还不能代表研究的问题;第四,会计教师的适用指标问题,19个调查问题中只有一个是与会计教师关系密切的,其他问题可以适用于其他专业教师,没有归纳出会计教师独有的问题。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黄世忠教授认为可以引入一些科学性更强的指标,比如用猝死率等指标表示压力大小;对会计教师幸福的评价可以考虑考虑会计教师之外的其他专业教师、非教师会计人员、企业高管等,扩大样本量更有说服力。南开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刘志远教授认为要区分客观压力与主观压力,文章中的压力调查主要来自主观感受,是自己的认知,客观压力的调查可以增加可信性,此外,对有些调查结论也值得讨论。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李现宗教授作了《我国注册会计师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的报告。文章从分析我国现有注册会计师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入手,以如何培养高素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型、高级型及国际型等多层次的注册会计师为出发点,从目标设计、知识结构设计、培养方法、实现途径等方面提出,我国注册会计师人才培养必须以目标设计为动力、知识结构设计为基础,采用科学的培养方法,依托行之有效的实现途径全程优化我国注册会计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注册会计师人才培养的目标设计方面,文章提出以学习能力、执业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为素质培养的核心,以基础型高级型国际型为主要的培养层次。在知识结构设计中,文章依据市场对注册会计师知识结构的高标准要求,将注册会计师人才的知识结构设计为一个成宝塔型的知识结构,基础宽厚,注重注册会计师的后续发展能力。在培养方法方面,文章在对张连起(2005)提出桌子理论进行概括的基础上,认为四条腿的核心其实就是注册会计师人才培养方法和实现途径的创新。对于注册会计师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的实现途径,文章提出:基础型人才培养应将高等教育与注册会计师准入考试制度相结合;高级型人才培养应将专门教育机构、行业协会的继续教育、事务所内部等培训与考核有机结合;国际型人才培养以国外教育机构及同行业的国际教育与交流、取得境外注册会计师资格为主要实现途径。

江西财经大学谢盛纹教授认为文章选题意义大,是紧密结合中注协200568《加强注册会计师人才培养指导意见》所进行的前沿研究,论文结构合理、层次清晰;文章的贡献在于设计了一个宝塔型的知识结构,体现了厚基础,重后续发展的宗旨;提出了基础型、高级型和国际型的注册会计师人才培养层次,并分别对这三个层次的培养方法和实现途径予以了较为充分的阐述;勾勒了一个“以目标设计为动力、知识结构设计为基础,采用科学的培养方法,依托行之有效的实现途径”的注册会计师人才培养模式。但文章也存在几个值得商榷的地方:首先是关于培养方法的探讨还要关注,在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师资短缺与学生过剩较为突出的问题?以及论文所倡导的一个多层次的培养模式中涉及到不同性质的多类教育主体,各教学单位(高校)、注协和各事务所之间该如何协调的问题?其次是关于实现途径涉及到的准入门槛问题和高级型和国际型人才的认定问题值得商榷。黄世忠教授认为分层次注册会计师的培养不能离开能力框架的研究和参照;文章对于日本经验的参照没有太多可用性,日本会计与审计的研究要落后于中国,财政部、中注协、国家会计学院对我国注册会计师领军人才的四个层次的精英培养是优于日本的经验,日本的培养只相当于我国MPAcc等培养模式。李若山教授认为审计是实验性、经验性很强的工作,文章中国际型人才是比高级型人才更高级的人才,但文章中提及的衡量标准却不是经验和能力,仅仅以知识作为标准划分人才不合理,从学校培养的角度,对人才的培养要突出自学能力、判断能力、逻辑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文章主要强调学校的培养,而现实中对注册会计师的培养更多要强调后续教育。

 

                                    

本次会计学会理事会会务组联络处:江西饭店81428138房间

中国会计学会七届二次理事会会务组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江西省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邮政编码:330013          联系电话:0791-3816409

 




我要评论



(只有会员才能参与评论,如果您已是会员请 登录 后评论)
论 坛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14号月新大厦 邮编: 100045 电话:010-68520682 E-mail:68520682@asc.org.cn | ascmember@163.com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602 | 京icp备12005383号 | 中国会计学会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