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本次注册会计师论坛上,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长刘仲藜要求注册会计师行业要大力拓展新业务领域,积极服务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刘仲藜在论坛上表示,注册会计师行业作为智力密集型行业和高端服务业,发展好注册会计师行业本身就是对经济结构调整和服务业加快发展的直接贡献。注册会计师行业作为专家行业,有会算账、懂决策、善分析、重数据的独特优势,能够为企业实现传统产业更新、低碳经济设计、经营战略调整、管理流程再造、技术可行性分析、成本方案设计等各个方面提供措施方案。我们要围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各项需求,不断拓展注册会计师行业新业务领域,把注册会计师行业打造成为国民经济转型和企业经营管理升级的“智库”,发挥对其他产业转型升级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刘仲藜认为,注册会计师行业新业务领域拓展有着巨大的空间和潜力。从当前来看,拓展新业务领域要根据今年5月份中注协印发的《注册会计师业务指导目录》的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首先是为政府职能转变和改革措施落实到位服务。政府投资无疑是当前政府部门发挥引领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把政府投资管理好,把钱用好,用出效益,是各级政府部门面临的重大课题。在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下,不少事务所在工程造价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应当进一步总结经验,向投资管理的更深层次延伸,使我们的专业咨询贯穿于投资前可行性分析、投资决策评价、成本控制方案设计、工程项目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以及投资项目的日常管理和服务中。此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慈善事业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等等,都需要政府花钱。改革方案资金需求的测算,改革后的机构管理制度设计,转制后的机构财务报表审计等等,注册会计师也应当能够提供自己的服务。
其次,要为企业产业升级、管理创新服务。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不仅仅表现为新产业的开发,它同时也包括用现代技术武装和改造传统产业。即使是新产业的开发,在新战略实现环节同时也需要管理技术的支持。广大注册会计师要充分认识到企业管理创新的新特征,在企业并购重组、流程再造、成本控制、风险控制等方面拓展新的服务领域。
再次,服务外包是现代市场经济和企业管理模式的大趋势。小到代理记账,大到信息系统设计维护,都不断从企业内部事务中剥离出来,成为中介组织的专业服务职能。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甚至已经出现了服务外包跨国化的趋势。
像公司秘书服务,在国外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从公司设立到其他法律程序的履行乃至公司日常管理事务,都交给中介机构来打理,会计师事务所在很大程度上承担了企业“保姆”的角色。
最后,注册会计师行业要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和跨国经营服务。
企业“走出去”,要了解当地文化,了解当地法律,了解当地市场,注册会计师要发挥引路作用;企业“走出去”要接受当地监管,要向当地提供报表,注册会计师要发挥国际鉴证作用;企业“走出去”不可避免地要面临国际市场的摩擦,面临国际贸易规则的约束,注册会计师要发挥“冲突”协调作用;企业“走出去”,不可避免地要面临比国内经营更多的风险,如法律风险、汇率风险、信用风险等等,注册会计师要发挥风险规避作用。
刘仲藜强调,注会行业要拓展视野,提升素质,不断提高开拓新业务领域的能力。
在发布贯彻落实国办56号文件的实施意见中,中注协将大力拓展注册会计师业务领域作为其中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推动。此外,注会行业新业务领域拓展工作受到国务院有关部委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截至2010年7月底,全国已有16个省市出台了加快当地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意见,将鼓励和扶持新业务领域拓展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
此外,不少事务所也积极行动起来,在破产清算、绩效评价、工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反倾销应对、会计服务外包、内部控制设计和审计、碳排放审计等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加快行业发展,关键在人才。
刘仲藜希望每个事务所深入挖掘内部潜力,要充分认识到拓展新业务领域与高端人才、复合型人才不足这一突出矛盾,实现人才培养与新业务领域拓展的良性互动。在继续做好鉴证业务的同时,从自身实际出发,不断开辟新的业务领域,努力实现事务所做大做强、做精做专的战略目标。
(来源:中国会计报 2010年8月20日 作者: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