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国先进会计工作者风采录——郭剑颖
发布时间:Dec 30, 2010     浏览次数:14019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用忠诚当好“红管家”  靠党性管好“钱袋子”

空军总医院院务部财务供应科长长  郭剑颖




人物档案

郭剑颖,女,19595月出生,空军总医院财务供应科科长,高级会计师。2010年被财政部表彰为全国先进会计工作者,2011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获奖感言

从财政部领导手中接过“全国先进会计工作者”荣誉证书,,受到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和合影,使我万分兴奋和激动。作为一名普通的军队会计工作者,我没有想过获得全国最高规格的先进会计工作者荣誉,没有想过中央领导会在百忙中接见我们会计工作者。我深知,今天虽然是我上台领奖,但我圆的是上万名军队会计工作者的梦想,荣誉属于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此时此刻,除了兴奋和激动,更多的是我想要表达的感恩之情。

首先,我要感谢解放军这所大学校对我的培养。我12岁步入军营,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经历了从战士、学员、出纳、会计到党员领导干部的角色转变。人生中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各级部队党组织和领导的培养教育,离不开战友们的支持帮助。解放军这所特殊的大学校、大熔炉,使我学会了做人、做事,逐步树立起了“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军人价值观,正是有了这种思想信念的引领,从而保证了我40年来工作方向的始终如一,前进脚步的扎实稳健。

同时,我要感谢会计这个特殊而光荣的行业对我的锻炼。在我40年的工作生涯中,先后经历了两个职业,先当运动员,后当会计。当运动员时,特别是成为一名职业队的骨干球员时,我认为能吃苦、讲配合、敢拼搏、不服输是成为优秀运动员的关键。走上会计工作岗位后,进一步感悟到了,做会计工作不仅要发扬运动员的优良作风,还要做到“严、准、快、细、实”,严就是一切从严要求,包括对自己、对工作;准就是要确保准确无误;快就是要高效率地完成任务;细就是要做事一丝不苟;实就是要脚踏实地,注重实效。回头看,正是有了30多年会计岗位的锻炼,有了会计这一特殊环境的熏陶,使我较好地完成了从运动员向会计工作者的转换,促进了我思想作风、业务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今天,我还要特别感谢组织这次表彰活动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评委。正是你们辛勤的付出,给广大会计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我作为几百万解放军官兵的一员,作为上万名军队会计工作者的代表,我深感机会难得,荣誉来之不易,虽然是我一人获奖,但我要代表解放军官兵,代表军队会计工作者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取得荣誉是鼓励、是褒奖,更是激励、是鞭策。我决心以这次表彰为契机,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扬成绩、克服不足、积极进取、再创佳绩。具体讲,做到三个方面:

一是牢记使命、满腔热情,全心全意投入军队会计事业。财政部的领导曾经指出:“中国会计希望,在于人才培养,尤其在于高端人才培养”。我是军队培养起来的高级会计师,参与军队会计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已经10余年,我要站在军队会计工作一线,认真落实财政部领导的指示,怀着对中国会计的希望,将自己30年来积累的业务知识回馈军队,继续搞好军队高级会计师评审工作,组织好军队会计业务培训,为全军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二是注重学习、刻苦钻研,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能力。社会在不断进步,会计工作也在不断发展,我要在现有基础上,加强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逐步拓宽知识领域,做到既有扎实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不断提升自己把握政策法规、组织会计核算、化解财务风险、带领团队攻关的能力,为部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贡献力量。

三是拓展视野、锐意创新,谋求军队医院会计管理跨越式发展。紧紧围绕军队医院会计发展这一主题,抓规范、求创新,积极探索解决新形势下军队会计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着力把我所在的财会部门建设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单位;继续推动军队会计核算管理关口的前移,努力当好党委首长的参谋助手,为军队医院跨越式发展当好家,理好财。

荣誉,只属于过去;激励,将引领我更加努力的去做好今后的工作,我将用实际行动回报支持我工作、关心我成长、给予我崇高荣誉的各位领导、专家和评委!谢谢!

 

用忠诚当好“红管家”  靠党性管好“钱袋子”

——记全国先进会计工作者  郭剑颖

 

郭剑颖,女,空军总医院财务供应科科长,19595月出生,19774月入伍,19807月入党,高级会计师,专业技术4级,空军专业技术大校军衔,全军会(审)计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从事财会工作30年来,始终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事业的执着热爱和对使命的强烈责任,虚心学习、勤奋敬业、积极创新实践,工作极端负责,在本职岗位上做出了突出成绩。所在单位连续10年实现标准经费收支综合平衡,连续多年被评为军队财务正规化达标考核一级达标单位,她负责的财务供应科荣立集体三等功,她本人一次荣立二等功,三次荣立三等功,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2005年被总部表彰为全军财务管理“红管家”,2009年被总部表彰为全军财务管理先进个人,并受到军委、总部首长的接见。

恪守“姓军”本色  笃行“为兵”宗旨

空军总医院是全军性的战役卫勤保障机构,担负着空军医疗保障体系官兵看病就医的职责,承载着军事斗争准备和多样化军事任务卫勤保障的重任,同时还要向社会提供卫生医疗服务。身为财务供应科科长,郭剑颖同志在抓好日常财会管理的基础上,坚持以军队医院使命任务为牵引,积极筹措财力,勇于改革创新,为医院提升服务部队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空勤科是空军总医院建设的重点科室,担负着全军飞行员体检和疾病诊治任务。前几年,由于资金紧缺,设备更新跟不上,影响了飞行员体检和住院治疗质量。为缓解这种情况,进一步搞好空勤人员医疗服务,她急领导所急,想医院所想,盼病员所盼,主动到科室了解情况,深入走访机关部队,充分调研论证,科学测算经费需求,及时提出意见建议,得到了院党委和上级机关的广泛支持和认同,多方筹措资金,购置了空勤专用仪器设备,单独设立了营养室和空勤灶,修建了高标准的空勤病房,新建了飞行员康复训练中心、临床航空医学中心实验室和战场救护技术培训教室,有效改善了空勤人员医疗休养条件和服务水平,形成了涵盖总医院、区域鉴定中心和部队航医室的完整保障体系。

2004年,总部下达组建机动卫生勤务分队任务,经费需求大、保障任务重,为确保任务顺利完成,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她带领财会人员反复讨论研究,及时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针对各个环节经费需求,细化开支内容,提出经费预算方案。她的意见被采纳,组建工作如期完成。同时,为了加强机动卫生勤务分队后续建设,她在跟踪调查的基础上,建议院党委每年专项安排军事斗争准备资金200万元,用于购置战备物资和新建战备设施,确保机动卫生勤务分队处于战备状态。

郭剑颖同志还非常注重应急财务保障工作。多年来,先后组织财务供应科参与应急卫勤保障和演练10余次,每次都能拉得出、供得上,展示了过硬的工作作风和组织能力。特别是“非典”时期,医院承担了繁重的应急防治和救护任务,按照上级和院党委部署要求,她果断启动财务应急预案,筹措专项保障资金,开辟购置应急医药物品的经费保障“绿色通道”,随需随供、特事特办,为医院实现“零感染”做出了突出贡献。2008年,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医院迅速成立医疗服务队奔赴灾区,财务供应科负责经费供应和物资保障,一天内筹措几百万元应急保障金,5个小时跑遍周边5个大型综合市场和超市,采购物资32个品种、2.4万件,保证了医疗队按时出发。之后,她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全力组织3支医疗队、2个专家组近140人的生活和医疗用品保障,圆满完成了前方和后方两线保障任务。玉树抗震救灾保障中,她带领财务供应科在最短时间内筹集经费500多万元,采购物资上万件,出色地完成了空运医疗队保障任务,受到了总部和空军首长好评。

着眼医院发展大局  做好党委理财助手

担任财务供应科科长之前,郭剑颖已经从事了18年的会计工作,她十分清楚肩上的责任。自从上任的第一天起,她考虑最多的是怎样最大限度地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扭转被动局面,为医院在新世纪的跨越式发展提供财力支持。她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三合一”:一是会计管理,要把账目管得井井有条;二是财务督察,严把资金流向流量,严防“跑冒滴漏”;三是党委高参,想医院的大事,替院领导操心,在资金运用、项目管理、医院发展方面当好党委的参谋助手。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为了医院建设和长远发展需要,她在立足医院自有财力的基础上,积极向上级机关反映经费困难,并带领全科同志,对建设项目进行逐个研究论证,对预算严抠细核,强化经费支出的源头控制,确保项目既切实可行又节约费用。为使医院急需项目尽快立项,她经常加班加点,常常为赶制一份论证报告熬到深夜;为了搞清楚一项具体开支金额,最大限度地节约经费,她一天连跑几家商场进行询价,顾不上吃饭休息。有一次她在研究一个项目报告时,母亲正好在老家患病住院,想见她一面,她也只能在千里之外,打个电话,又忍着泪水挂了电话。在她的积极努力下,10年来,医院20余个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经费申请顺利通过上级审查,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建筑容积不变的前提下,共压减经费预算近亿元。

郭剑颖深知,管好钱袋子,只是尽力,可以使党委首长放心;提出金点子,才算尽心,真正让党委首长安心。为有效缓解医院资金供需压力,她大胆创新经费保障模式。2009年,医院急需引进一台价值上亿元的大型医疗设备,院党委又一次把重担交给了郭剑颖同志。她仔细分析比较各种融资方式,多次奔波于银行、厂家之间,大胆提出以合作共用方式引进设备,专门召集三方协调利益关系,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取得成功。该设备的引进使医院发展如虎添翼,年门急诊量达到130万人次,住院收治达到2万多人次。

前些年,医院干部对住房问题反映十分强烈。当时住上标准公寓房的师团职干部不足16%,有的三代人蜗居在30平米的房子里,院领导心急火燎。但医院家底有限,用于建房的资金捉襟见肘。怀着为党委排忧、为群众解难的信念,郭剑颖通过广泛调研和反复论证,按照军队干部住房政策规定,向医院党委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筹资建议,得到了医院党委的支持,并指定她负责资金筹集和工程经费管理工作。受领任务后,她一边主持科里的日常工作,一边抓紧筹款和编制工程预算,逐个干部核实住房补贴数额、计算应交房款,汇总测算经费需求,报批工程概预算,审查工程招投标文件;特别是工程开工后,她带领全科同志加大工程审计力度,每天总要亲自到工地上看一看,掌握工程进度和经费投入情况,确保每一分钱花出最大效益。那段时间,她和同事们一天到晚连轴转,每天睡眠不足6小时。令她倍感欣慰的是,一年后六栋干部住宅楼拔地而起,近500户老干部和在职干部喜迁新居,师团级干部住房一次性全部达标,投资近2亿元的建设项目顺利通过了上级审计部门组织的竣工决算审计,工程经费使用管理得到了空军首长和机关的充分肯定。

强化会计管理控制  探索科学理财新路

加强会计管理控制是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她任科长后,坚持一手抓建章立制,一手抓制度落实,积极探索依法管财、科学理财的新路子。一是健全财务会计制度。按照国家和军队有关规定,制定了《空军总医院党委理财规定》、《空军总医院财务管理规定》、《空军总医院基建财务管理规定》等18项制度办法,有效规范了经费使用管理。二是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建立空军总医院内部审计制度,财务供应科每年对本单位及所属部门进行审计评价;对基建工程、物资采购、专项经费和重大经费投入等,从立项、概(预)算到决算实行全程审计评价,使医院所有经费活动全部纳入监督范围。三是实行“亮红灯”预警。制定了《空军总医院经费“亮红灯”制度》,对接近预算限额安排开支的部门,以红色预警提示方式进行控制,有效杜绝了经费超支现象。

2003年以来,为掌握购置的上亿元大型医疗设备使用效益情况,郭剑颖坚持每月了解住院收治、门诊接诊以及病床周转等情况,每月查看分析医院军队病人和地方病人医疗收支报表,了解设备投入前后病人的人数变化和对比情况,分析经费的投入产出比,对经费使用跟踪问效。在此基础上,她和同事们审时度势,积极开拓进取,坚持改革创新。一是建立单一账户体系。以清理银行账户为突破口,收拢资金近700万元,确保了各项收支全部纳入医院年度预算统一管理,有效避免了部门、科室坐收坐支,私设“小金库”等现象。二是推行全成本核算。将医院各部门、科室作为成本核算对象,准确反映各项费用在总成本中的比重,及时调整、降耗增效,年节约成本300万元。三是实行办公用品集中采购。在她的大力推动下,医院组建办公用品采供中心,集中采购办公用品,每年节约经费50余万元,改变了行政消耗经费年年超支的现象。四是推行公务卡改革。为确保医院公务卡支付结算改革顺利推进,她白天跑银行、买设备、办业务,晚上编教材、做课件,培训科室人员,不到两周时间,就正式启动了公务卡支付结算,每年减少现金流量上千万元。通过强化会计管理控制,实施科学精细管理,在服务部队官兵的同时,医院经济效益连年递增,近几年,卫生医疗收入年均增长26.7%

靠学习强能力素质  用技术增保障实效

近年来,财务信息化飞速发展,财会业务量急剧增大,郭剑颖始终把学习作为事业成长之基,把信息技术作为提高保障效益利器。

她充分发挥军队会计领军人才的作用,自觉加强业务学习和理论创新研究。先后参加中央财经大学脱产学习和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学习,取得了硕士学位;承担军队“十一五”科研攻关课题1项,军队后勤科研课题1项,空军财务建设、审计等课题5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主编著作3部,参编著作2部,发表学术论文37篇。在她的带领下,财务供应科钻研业务蔚然成风,近5年来,全科发表论文30余篇,参加会议交流5篇;全科6名同志,3人取得硕士学位,3人一次性通过会计师职称评定,1人同时取得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资格。整体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有效促进了工作质量的提高,财务供应科成为空军财务系统的标杆单位,先后迎接了100多个单位、360多人次的观摩学习。

她善于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改进财务管理,在既无资料又无经验的情况下,带领全科同志,研发了医院财经管理信息系统,搭建起了“军卫一号”和“军财工程”的衔接平台。通过建立局域网,将财务部门与有关科室连接起来,实现了数据共享、同步监管,有效管住了医院资金、物资的进出,建立医院探亲路费微机管理系统、密级文件微机管理系统和医院资产网络管理系统;先后安装电子防盗系统、网上银行系统、成本核算和出入库管理系统,使医院财会管理甩开了算盘、账本,率先在空军团以上单位实现了财务管理信息化。2008年,安装门诊POS机,加快了资金流动,杜绝了资金滞留;配合院计算机中心研发了医院物资管理软件,配备了条形码打印机,参照大型超市管理模式,将物资条码技术引入医院管理,实现了物资条码管理,提高了经费使用效益。

郭剑颖入伍33年,在财会战线工作了30年,她把实现保障有力、推动医院发展作为最大追求,既有花大钱、办大事的豪迈和洒脱,又有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吝啬”;既有女性的温柔和耐心,更有男人的刚强和直率。党委首长器重她,说她“想干事、能干事、干实事,人才难得”;同事们都服气她,尊称她“好大姐”;科室人员和基层官兵由衷地喜欢她,说她是“热心肠”。这就是郭剑颖,一个脑海里时刻想着工作、心中始终装着群众的“红管家”。

 

 




我要评论



(只有会员才能参与评论,如果您已是会员请 登录 后评论)
论 坛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14号月新大厦 邮编: 100045 电话:010-68520682 E-mail:68520682@asc.org.cn | ascmember@163.com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602 | 京ICP备12005383号-1 | 中国会计学会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