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塞“伪造”发票
记得2006年在对某报账单位的费用报销票据审核时,我发现几张单位领导已签字发票的颜色以及纸张的质地都与普通发票有所不同,通过与税务部门沟通查询,才得知近来一些不法商贩利用假发票偷税漏税。我及时将这一情况向领导作了汇报,并在2006年8月8日《许昌晨报》上发表了《鄢陵县会计委派核算中心审核发票时发现——伪造发票,可真不少》的信息,以此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同时对报销票据审核的方法与技巧进行探索和研究,在2008年3月《财会信报》上发表了三千多字的业务理论文章《真假票据辨别技巧》,为堵塞假发票提供了充实的理论基础,该文荣获2006-2008年度许昌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为确保发票的真实性,防止税收的流失,我们会计委派核算中心也将工作的重心前移到资金支付环节。随着中心工作人员费用报销票据审核业务技能的提高,借助紫光灯、网络查询,人人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伪造”发票犹如过街老鼠,已无藏身之处。07年12月28日我又在《中国财经报》发表了《鄢陵县会计委派核算中心:多措并举堵塞假发票》的信息,宣传我县会计委派核算中心面对假发票不等不靠,积极采取措施,抵制假发票的做法及取得的成绩。
遏制“变脸”票据
在对某一报账单位费用报销票据审核过程中,我发现这个单位领导已经签字的汽车过路费票据,车辆类型打印的是货车,票面金额是600元,数量20多张,合计金额1万多元。我当时就提出质疑,这个报账单位没有货车,即使有货车,过路费票面金额也不会完全相同。我毫不留情将这些票据“打”了回去,并耐心解释退回的原因。事后我通过与财务联系人交流,才得知这个报账单位领导到外地招商引资,协调有关工作花费的支出,没有票据,司机就找来一些过路费票据来变通处理。通过对“变脸”票据成因的剖析,针对成因我又提出了治理“变脸”票据的建议,随后在2008年9月26日《中国会计报》发表了《发票“变脸”要不得》一文。而我们会计委派核算中心通过采取网络查询、大额支出转账支付等方式,从而有效遏制了“变脸”票据。
追踪“出笼”资金
在2005年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中,我发现一部分报账单位将财政资金直接划拨给未纳入会计委派核算中心管理的下属企业、公司或乡镇,采取“以拨代报”逃避财政监督。针对这一问题,我建议领导针对这些二级机构,能收回的,纳入会计委派核算中心统一管理;不能收回的,深入二级机构,针对“出笼”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问效”。财政局党组也及时采纳建议,在2005年推行了“乡财县管”改革,我在2005年8月26《许昌晨报》发表了《9月1日起,鄢陵县财政部门将成为乡镇财务“总管”》的信息。并在2007年中共许昌市委党校主办的《灞陵论坛》发表了《实施“乡财县管”改革,提高乡级财政管理水平》,该文在2008年4—12月《中国财政》与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联合举办的“农村改革三十周年—我所了解的农村综合改革”征文活动中荣获三等奖。而我县会计委派核算中心在2007、2008年度对部分报账单位拨付二级机构“出笼”财政资金的专项检查中,查出违纪资金近30万元。对此问题我就加强“出笼”财政资金的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形成了《完善会计委派及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思考》,该文荣获河南省财政厅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征文二等奖,并在2009年元月《河南总会计师》发表。
回首在会计委派核算中心的日子里,会计核算工作虽然枯燥繁杂,但其重要性及深远意义却是不容置疑的。会计监督、财政信息伴我一路走来,给我带来了快乐和充实。我将不断学习、探索和研究,以自己的聪明才智,竭尽全力为财政事业而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