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14号月新大厦 邮编: 100045 电话:010-68520682 E-mail:68520682@asc.org.cn | ascmember@163.com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602 | 京ICP备12005383号-1 | 中国会计学会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2022
10月底,多数首批登陆创业板的公司将迈入全流通行列,当月解禁规模预计逾500亿元,环比增加15倍。而未来一年,135家创业板公司的解禁规模预计超过2000亿元。9月13日,中国证券报记者逐一致电10月底首批解禁的26家公司获悉,目前多数公司尚未表示是否减持。
业内人士认为,在衡量大股东解禁对市场的影响时,必须要考虑到当前创业板的承受能力。未来一年,将有135家公司大股东股份解禁,期间创业板解禁规模将高达2200亿元,而刚刚过去的8月,这些公司的股票成交总额仅728.74亿元。近一段时期,A股市场在经济增速放缓、业绩增速回落等因素的影响下,交易活跃度明显下降。创业板指数虽然今年以来实现1.4%的微弱涨幅,但流动性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大量解禁股份集中“泄洪”无疑会加重二级市场资金面负担。
在谈及大股东减持动机时,专家表示:一方面,创业板大股东持股成本低廉,落袋为安的心理增加了未来减持的可能。以创业板高管为例,自2009年以来,535位高管先后进行了减持,累计套现金额61.50亿元。2011年年报显示,所有创业板公司的高管薪酬支出总额为8.60亿元。也就是说,仅以当前减持情况看,创业板高管从股市获得的金钱已经是年薪的7倍多。另一方面,创业板大股东可能会面临一种艰难选择,通过实业经营难以获得满意业绩,利润变薄又会导致分红缩水,反而是二级市场套现会直接获取大量财富。
专家表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既要尊重创业板大股东限售股解禁的权益,也需要通过制度约束,在减持环节进行完善,并细化信息披露内容,这将有利于创业板市场的稳定和保障投资者权益。
(来源:证券时报2012年9月14日)